100多年以前,兰溪河上并没有桥,进镇的农民只能靠三、四条小船划渡,小船载客少,划行速度慢,行人很不方便,来去也不安全,尤其是刮风下雨天,小学生过河叫人提心吊胆。
住在镇边枫树林里有一位老石匠,和女儿都是热心肠,看到过河人的困难,他们一直念念不忘,想着“如果能在河上修座石拱桥,过往行人就方便和安全了”。相依为命的父女,觉得这是一件为民造福积德的好事。可修桥的钱和物从哪里来呢?
老石匠想到了自己还有几十名徒弟,所以商议开个师徒联谊会,请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老石匠70大寿那天,石匠40多位徒弟全到齐了,酒过三巡,老石匠举杯站起来朝大家:
今天我很高兴,一是我活到了70岁,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二是我带的徒弟个个有出息,尊师敬业技术精,我枫林老汉的心血没有白费。
我感谢大家赶来为我祝寿,过去是徒弟求师傅,今天是师傅有件事情求徒弟,我想带头在兰溪河上修座石桥,方便行人,造福于孙。
希望各位徒弟帮扶师傅一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帮助师傅了却这桩心愿。并且我宣布,今天各位送给师傅的寿金寿礼,师傅分文不用,全部用于修桥。
老石匠的话声刚落,女儿银铃马上站起来响应:“为实现老爹的心愿,我把准备办嫁妆的400元银元,捐出来修桥。”
未婚妻表了态,家住河西的未婚夫能落后吗?也当众表示:“我也响应师傅和岳父大人的号召,把准备办喜事的600元大洋,全部捐出来修建兰溪桥。”
师傅发号召,师妹师兄带了头,徒弟们哪能不争先恐后哩!你捐银元五十,他报大洋一百,一下就报捐了4000多元,并且都报名上工地,跟师傅一道义务修建兰溪桥。
在石匠们的带动下,镇上的居民商家,也自动捐资捐物,报名修桥。
老石匠精心设计,带领98名徒弟日夜施工。银铃姑娘一天忙煮饭忙送水,工地休息还给大家唱山歌:“兰溪河畔唱山歌,一人开口众人和,唱得石桥天天长,唱得乡亲乐呵呵”。
父女义务修桥的精神,感动了神仙,在施工中忽然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石匠,他不但技艺高超,而且提出合理化建议,节省了大量工料,加快了建桥速度。
说来也怪,干难活处处都有老石匠,可吃饭餐餐不见他的人:“天天有100人修桥,餐餐只有99人吃饭”。
师徒们同心协力施工,乡亲们全力支援建桥,奋战40天。一座砌工精美的石拱桥,象一道彩虹架在了兰溪河上。
农历五月初四完工,正好五月初五剪彩。用什么形式来庆祝石桥落成呢?徒弟们商议,石桥建在枫林边,又倾注了枫林师傅父女的心血,大家主张把石拱桥命名为枫林桥,并且在桥东桥西摆歌台,参加建桥的师徒分两队。
在枫林桥上赛山歌,来庆贺右桥竣工开通。端午这天下午,鹤发童颜的老石匠自告奋勇当司仪,在万子鞭响过之后,他用铜钟似的声音宣布:“枫林桥开通,赛山歌开始”!
老石匠宣布后脚踏祥云,飘然而去,而此起彼伏的山歌声,响彻兰溪湖乡上空,听得男女老少笑呵呵。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枫林桥上赛山歌。便沿袭下来,形成惯例。成千上万的男女穿红着绿,赶来参加枫林桥的歌会,欣赏湖乡男女歌手的山歌,纪念义务修桥.造福于民的石匠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