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双桡龙舟进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双桡龙舟起源于湖湘人民纪念为屈原,而形成的这种文艺表演和竞渡兼备的水上体育项目。

Q

为什么称为双桡?

A

因为兰溪双桡龙舟是由两层人划桨的,坐着划的叫坐桡,站着划的叫插桡,所以称之为双桡。


这种双桡的龙舟形式是在全国绝无仅有的。船上还包括吹唢呐的、击鼓鸣锣的、放铳的、掌舵的,一艘双桡龙舟少则几十人,多则可容纳140余人,气势颇为壮观。



兰溪双桡龙舟有什么独特之处?


船体长且精美,双层划

与各地龙舟相比,兰溪双桡龙舟船体最长,其长度一般在30米左右,加上龙头安装延长1米左右,船艄一般为船体的二分之一长,除去安装长度,龙船下水后的工作长度在40米左右。


大部分的船头装有龙头,船尾配以龙尾,船身和桡片绘有鳞甲,船上结七彩,张旗伞,配吹乐。


兰溪双桡龙舟一般设计在24—36舱之间。据说是按照天上的星宿或神佛之数而定,设二十四舱是二十诸天和四大金刚之数,设二十八舱是应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数,设三十二舱是二十八宿和四大天王之数,设三十六舱是应三十六天罡之数。

因兰溪龙舟船体长,加上是双层划,站着划的人数越多,越能展示其龙舟的气势和美感,因而参与的划手也就最多。


兰溪双桡龙舟按每舱四人计算,可载划手100—140人之多,其中有坐桡手60人左右,站桡手50人左右,艄公3人,鼓手1人,锣手1人,唢呐1人,小丑1人,铳手3人,指挥1人。

特殊的指挥号令

国际国内的龙舟赛事中都是以鼓点作单一号令,而兰溪双桡龙舟是鼓和锣的配合,使其形成“咚—锵—咚咚锵”的打击声乐,和谐而富有节奏性。

 

开始比赛时配备的数支三眼铳为又一号令,铳所爆发的巨响使划手为之振奋,火药的冲击力成为龙舟前进的助力,铳的巨响十里之外都能听见,后来考虑到铳的喷射出的火药对后船的桡手有一定的伤害,慢慢的禁止在比赛中使用铳了。

龙舟制造的特殊含义

龙舟的长宽尺码的尾数都有个五,“双五”正好对应五月初五端午节。除此之外,船的舱数也有讲究,比如十八舱意指十八罗汉、二十四舱意指二十四星宿等等,最威风的龙船甚至会有三十六舱。兰溪双桡龙舟不仅是用来进行水上竞技,它还有着文艺展示的功能。

 

桡板精美

兰溪龙舟在同一条船上有两种桡板,一种是坐桡,一种是站桡。坐桡又短又宽,水手都是靠船边而坐;站桡又长又窄,水手都是伴坐桡而站。


除了站桡和坐桡,还有一种甩桡。其形状和坐桡一样,由四个水手分别坐在第四舱和第三舱,甩开膀子依照锣鼓的咚锵之声,有节奏地在空中前俯后仰地甩动桡板。



龙舟下水前,要先挂红、放鞭炮、祈福。下水后,坐桡划船,沿着岸边向观众致敬,热心的村民还会在岸边放上一串鞭炮表示欢迎。


等到竞技比赛开始后,插桡才正式发挥作用。这时,船上的鼓点也开始变得有力而密集,几种桡板同时发力,龙舟如一条长龙一般破浪前行。

兰溪双桡龙舟出现最多的时候便是在端午龙舟比赛中,在紧张的竞赛开始前,船上会有花旦、小丑等人进行文艺演出,再加上伞盖等装饰,船在河中慢慢滑行,观众们目不暇接、沉醉其中。

比赛的时候由于桡手众多,呐喊声和鼓乐声震天,加上两岸的民众自发的燃放烟花爆竹,看得人们热血沸腾,激情四射,跃跃欲试!

兰溪双桡龙舟,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的庆祝方式,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已经是益阳的一张醒目的文化名片,成为兰溪文化的又一特色标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传承文化!


上一篇:【民俗】忠信吊灯习俗(河源市)传承人:吴建辉

下一篇:【传统舞蹈】鲤鱼舞(鲤鱼灯)(梅州市)传承人:杨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