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摸壁鬼》流传于张家港市沙上地区,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明代长江之滨年旺街建有江神庙,每年举行抬江神巡行庙会,前有喝道开路的仪仗,这是舞蹈《摸壁鬼》的雏形。晚清,沙上毛竹镇修建神王庙,每逢庙会抬神出巡,其喝道开路的仪仗又增添各种动作,逐步形成民间舞蹈《摸壁鬼》。

摸壁鬼由青壮男子扮演,人数8至16人不等。他们头戴绘有符咒的“无常”或高帽,脸套青面獠牙、血盆大口的面具,颈佩缀着6枚铜铃的项圈,肩搭叶片状披肩,身穿黑色紧身衣裤,在抬神巡行时,手执钢叉、竹棍表演舞蹈,动作有“蛤蟆出水”“阿丑寻乐”“八仙醉酒”“饿虎扑食”“长蛇出洞”“欢天喜地”等。摸壁鬼虽造型狰狞、动作吓人,但表演动作夸张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特色。

传统民间舞蹈《摸壁鬼》曾参加1988年全国民间舞蹈大赛,获得二等奖。1988年改编为《驱鬼》,曾赴埃及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受到外国友人好评。

上一篇:【传统美术】藏文书法(果洛藏族自治州)

下一篇:【传统舞蹈】连厢(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