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军阀混乱,土匪顽杂祸患乡里,抬户(绑票)勒索及抢劫事件屡屡发生,左近村子为保平安,纷纷组织红枪会。1925年该村成立红枪会,卢天道任会长,会员30多人,红缨枪为武器,操练枪法,练习气功,站岗巡逻,并和刘庄等村庄红枪会结成联防。这股民众自卫力量,震慑了社会黑恶势力,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到1939年前后红枪会组织相继消散。

1946年该村成立了农会,枪班,儿童团、妇救会,卢同江、卢天锡为农会长,卢善堂、卢来生为儿童团团长,杨娟为妇救会长。这些群众革命组织,协力组织群众支前、站岗放哨、查路条,抬担架,妇女日夜做军鞋。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该村支前出动车辆达60多辆次,抬担架人员近80人次,做军鞋100多双,有力的支援了解放战争。1948年3月,村民孙新双参军入第四野战军,1951年5月在云南省金平县剿匪中壮烈牺牲。

卢寨村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明、清两代仅卢氏就有进士卢学礼、卢秉懿、卢亓举、卢汝功等9人,举人卢学乐、卢晓英等18人,生员152人。素有"一门三进士,三世六举人"之誉。卢学礼,明万历丁丑(公元1577年)进士,曾任陕西兵备道副使;卢监,明弘治(公元1492年)科举人,曾任山东省阳谷县知县;卢毓粹,清顺治丙戌(公元1646年)科进士,曾任陕西兴安府平利县知县。村民崇尚文化,尊师重教。据《卢氏家谱》记载及其后人口传,清雍正年间卢尧英考取功名(举人)未仕,还家后办学,一生从教,培养出卢汝功、卢上训、卢玉川、卢建东、卢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进士2人,举人5人,生员20多人。卢汝功进士及第,老年辞官还乡办私塾,穷人家弟子免收束修,饮誉乡里。清末民初有生员卢华国、卢天道相继办私塾至解放。解放后,村里办起公立小学,4个班,70多名学生。响应党普及文化的号召,1955年卢世杰办夜校(扫盲班),利用农闲时间和晚上,免费教农民识字,至1957年,两年间该村40多名青壮年脱盲,能看报、记工算账,多数成为农村会计或基层干部。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仍为4个班,120多名学生,此时,群众生活困难,但学生多能刻苦学习,出了一批人才。曾任成都军区某部团政委的卢振峰、新疆驻军某部团长的卢炳彦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学生。


上一篇:【民俗】释佛寺庙会(濮阳市)

下一篇:【传统医药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