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的资料显示,常熟的这个节日迄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活动所在地为拂水岩地,俗称“祖师山”。三月三之所以成为常熟的母亲节,源于一位男子的孝心。这个节日最早源于祖师(即真武帝)为报母恩修炼成仙的故事。后来人们为祖师菩萨的孝心所感动,为纪念他每年三月三前往真武庙祭拜他,遂有“报娘恩”拜香。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大学士严讷在虞山祖师庙基建院,供奉明世宗所赐真武像,敕赐“报国院”,至此真武庙更名为报国院。

随后又有一位孝子的出现,让三月三“报娘恩”更加深入百姓心中。这位孝子就是清朝顺治年间的高僧玉林法师。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发生在顺治十六年,专修净业的藏海寺高僧玉林法师侍母至孝,母死后在其母灵龛前跪地七天七夜,不曾进食,其孝感人至深,顺治帝封其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林法师是年四月南还,为他的母亲大慈老人建塔,从此孝名远扬。清乾隆三十一年,报国院归并于藏海寺,从此,虞山三月三拜香活动更加盛大。

活动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是一队队拜香队伍。进香活动有多种形式,一般以街坊、村为单位,香社设有香头。进香队伍大多来自农村的男性,少则七八人,多则二十几人。进香过程十分讲究。一般分为准备、请佛、起香、进香、送佛五个阶段。而且他们的服装也很有特色,他们身穿青白短衫,腰间束带,双手捧小凳,其上摆放着经书、木鱼等物件。大型结社会扯旗,有的经济条件好的队伍还带着堂名乐队上山。更有一些人,为“报娘恩”采用“肉身灯”的方式以示虔诚,他们会上身赤裸,双臂张开,用木棍撑住,在臂上、背上挂荷花灯这类小型灯,灯的钩子都扎入肉中。厉害的身上挂锣,还要敲打着前进。

民国初期,为避免发生香祸,活动曾一度停止。改革开放后,拜香活动逐渐恢复,内容上除弘扬孝道外,还祈求合家安康,事业兴旺,更有人将此日作为游春踏青的节日。目前,虞山三月三“报娘恩”已经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上一篇:【传统技艺】草编技艺(濮阳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广东剪纸(汕头市)传承人:许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