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二鬼抱跌(阳泉市)
2018-04-24 14:19
“二鬼抱跌”是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节目,光绪年间传入井陉天长镇翟水滋村,距今约120余年。在天长镇一带,都知道“河东社火,粮台马,二鬼抱跌水滋家”的顺口流。每年县城春节花会,雪花山庙会,苍岩山庙会,二鬼抱跌成为保留节目,2007年5月入选井陉县级非物质遗产项目。
山东父子传给该村
光绪年间,有一对山东父子,父亲叫曾友会,儿子叫曾小三,他们家乡遭受灾荒,背井离乡沿途卖艺,来到井陉翟水滋村的大庙安身,饥寒交迫冻饿难忍,被村民救助。为了感谢村民救命之恩,曾家父子愿将二鬼抱跌的全部技艺传给此村。村民翟国成,翟国喜看到此节目用人少,稀罕逗乐,就购置罗鼓,赶制道具服装,各户轮流管饭,细心请曾家父子教授。节目排练好了,光绪13年农历正月在天长(当时的县城)庙会演出,由村民翟国成,刘德明主演,知县在台上看罢,连连击掌叫好,大笑不止,赏给演员两包点心。
成为当地保留节目
二鬼抱跌演出后,深受村民欢迎,天长,横口,张村,台头,于家,南峪,及横涧一带的老人,都知道“河东社火,粮台马,二鬼抱跌水滋家”的顺口流。每年的县城春节花会,雪花山庙会,苍岩山庙会,二鬼抱跌成为保留节目,此事,《井陉乡土志》都有记载。后来,刘路,刘德文,李全顺,李顺义等人接续传演,到1937年,主演李小狗,是最后一年演出。由于日寇入侵民不聊生,节目被迫停演。1970年,刘向阳,刘铁旦等人挖掘面临失传的节目,
2000年冬季开始排练,主演刘向阳,及刘晓宇,刘海牛,翟建生,李国军等人,出场演到2007年,后来,曾获县城花会表演赛的二等奖。
艺人沥血挖掘绝活
1937年---1970年,节目停演60余年后,艺人刘向阳根据刘栓柱老人的回忆描述,走访了中风山贾雨来,北风山李锁成,横涧刘彦林,于家村于兵怀,贡家庄于根桃,北横口张国芳,南张村范风元,北关马玉珍,城内芦五寅,南峪马珍,台头杨旺等人。2006年,组长刘向阳,副组长刘铁旦,与组员翟根生,刘四拉,刘震生分工合作,到图书馆,档案室查阅历史,抄古碑,查家谱,澄清节目来源;把传说中的动作及自己创新的动作,通过表演,构画成图案20余套。又把传说中的打击乐器的声调,经刘四拉恢复成乐谱,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资料。
“二鬼抱跌”道具独特
“二鬼抱跌”表演者身背两个假人,双手双脚着地,臂与腿分别为两个假人形的腿脚,头与臀分别为两个假人的臀。造成二人抱跌的错觉和特殊艺术效果。表演时前、后、左、右的移动,基本动作有“打滚”、“横叉”、“竖叉”、“抡人”、“晃身”和舞者双手双脚的相互“踢“”“绊”等。用鼓、锣、铙等打击乐器伴奏,表演时演员按自己的内心节奏舞动,只是在一组动作完成后,或某一动作亮相时,才与乐队合拍。乐队紧密配合,起到烘托,使抱跌打斗更加精彩。
演员非常耗费体力
“走一步晃三晃,围裙缝里来定向,前俯后仰使猛劲,注意弯腰不露相”。“走一步晃三晃”是在摔跤动作之前,双手双脚着地,原地顺拐动三次,使胯和肩晃动起来。“围裙缝里来定向”是说演员藏在围裙内,围裙要留条视见缝,表演时要透过视缝来确定行动线路,否则便会晕头转向,使动作盲目性。“前俯后仰使猛劲”是说在达到表演高潮时,无论是腿绊住臂,还是臂绊住腿,一定要使猛劲来产生前俯的动态,进而表现两人同时摔倒的情形。“注意弯腰不露相”是说一人表演两鬼摔跤,要求观众看不出破绽来。二鬼抱跌演员身背30斤重的木架,十分累人,极其耗费体力,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