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王庙正殿是全国现存最早的武庙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歇山式。平面长宽等同,呈方形,由台基、墙柱、斗拱、梁架、屋顶组成。前檐廊一间,深邃而幽静。立卧栏板和斗拱枋椽肥硕而笨拙,由四根粗壮的立柱撑起。殿内结构严密而规整,四椽袱接乳头用三柱,栏额转角不出头,五铺斗拱作双抄。门板及框架宽厚严实,破子三棱直棂镶嵌于两侧。平梁上蜀柱密布,脊部负荷由叉手传递。24组五铺斗拱,承托着梁架和240根卷刹丈椽出檐。四檐角高挑,伸展显著。琉璃兽形体玲珑,下悬铸铁铃铎风动而鸣,清脆悦耳。悬鱼博风粗犷显赫,歇山殿顶举折平缓。鱼尾式琉璃大吻

置于两端,仰鼻皱眉,张口瞪目。齿纹式滴水瓦与荷花枝叶勾头瓦四檐沿用,九脊十兽四套头创意独特。鬼斧神工般的关王庙正殿,历经千年沧桑,仍然保持着宋代《营造法式》的建造规范。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王庙所在的林里村,流传着许多关王庙的民间故事,其中的“锯末面柱乱砍椽,大殿内外一般宽”的传说最具传奇色彩。当年,赵州桥造成后,鲁班奉旨率天下能工巧匠离开赵州古城, 西上太行山,来到林里村,接下了修建关王庙的硬头活儿,并立下生死状,限定在四月十八日这一天竣工。如若延续工期,当以死罪处斩。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眼看良辰吉日要到,可偏偏还缺少一根大柱。鸡声起,三更夜,鲁班爷急中生智,捧起白哗哗的锯末面,再蘸上黏溜溜的红土浆,三下五除二,大柱做造成。五更时分东方白,大殿两檐角尚未封口。鲁班爷顾不得细想,伸手抓来便扔,左一根,右一根,快如流星赶月,状似二龙出水,乱砍椽由此而成。鲁班在椽面上题道:“假若日后重修此檐角,比吾能者多一根,不及吾者少一根。”此刻天已大亮,钦差官员前来验工,先量殿里,后量殿外,又发现“内外一样宽” 。“锯末面柱乱砍椽,大殿内外一样宽”的“三大奇绝”代代相传。前两项已经验证,而后一项尚未破解。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吸引了众多游人学者,在观光览胜之余,共同探讨这个千古之迷。


上一篇:【传统舞蹈】黄焦村舞狮(濮阳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清丰高跷(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