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苏帮菜制作技艺(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苏州市)
2018-04-24 10:49
苏帮菜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已故中国作协副主席陆文夫先生高度评价苏帮菜:“它和绘画、雕塑、工艺、文学,甚至和音乐都有关联”。苏帮菜的色、香、味、质、形、器、声均有独到之处,特色鲜明,口味恰似吴侬软语,委婉糯甜,余味绵延,耐人寻味,充分体现苏州本土原料的自然之味。
苏帮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2000多年前,《吕氏春秋》就对苏帮菜给予了高度的赞美,自古名菜迭出,如春秋的“炙鱼”、梁代的的“金羹玉鲈”、隋代的“蜜蟹”、五代的“玲珑牡丹鲊”等在中国饮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历代古籍中苏帮菜点踪迹可寻,其菜点精华均是“鱼米”。《清类稗钞》将苏州肴馔列为十大风味流派之一,明确标志了苏帮菜在中国地方风味流派中自成一格的地位。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苏帮菜集民、商、官、船、寺诸菜之大成,逐步整合形成苏帮菜,并不断发展,日臻完美,饮誉中外。
保护苏帮菜,有助于刺激发展地方农副产品,拉动地方农、林、渔产业的发展,重塑鱼米之乡的苏城形象,对促进城市的环保,优化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特色乡村游、带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开发等带来连锁效应。苏帮菜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苏帮菜对保护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苏帮菜最早因水产和鲜蔬而扬名,其菜点精华为“鱼米”。《吴越春秋》就有“炙鱼”的记载,闻名中外的松鼠桂鱼便是由“炙鱼”几经演变而成。被称为“江南第一汤”的鲃肺汤,更是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了无数美食家。创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苏州石家饭店,也因传承了鲃肺汤的烹饪技艺而誉满吴中。鲃肺汤实际是以鲃鱼的肝为主料,运用选、剥、拣、分、浸、洗、刷、沥、剖、片、切、撇、烧、焐、观、摸、尝、闻、汆、调、淋、澄、冷等数十种手工技艺,按不同时令,配以各类水产、菌菇、肉禽、蔬菜等辅料和鸡油、胡葱、白胡椒粉、料酒、盐等调味品,高汤吊制,文火煨熟而成。其完美诠释了苏帮菜精细雅致的特色,堪称精工细作的“功夫菜”,江南饮食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