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保护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

  【项目简介】:

  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太湖的洞庭东山、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茶经》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记载:“洞庭出美茶,旧入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太湖,以该茶色碧形曲似螺,采于早春为由,钦定茶名“碧螺春”。

  碧螺春茶的采制流程全部由手工完成,至今仍完全采取传统的采制技艺。其制作技艺分“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和“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是洞庭山碧螺春采制技艺的技术要领。

  经传统采制方法制成的洞庭山碧螺春具有“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之外形及“汤色碧绿,清香高雅,入口爽甜,回味无穷”之内质,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有“一嫩(芽)三鲜(色、香、味)”之称。


上一篇:【民间文学】老子与东口传说 (焦作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湟中民间彩绘泥塑(海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