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农历正月初六,平定县巨城镇移穰村不少人已开始忙碌——制作平定花纸。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移穰村家家户户会在大街上、家门口悬挂平定花纸,两边再配上各式各样的彩灯,整个村子看着既热闹又喜庆。“离元宵节越来越近,大伙儿可不敢耽误。”村党支部书记邵义明说。

“走,俺带你去一户人家瞧瞧!”路上,邵义明边走边介绍,平定花纸也叫吊挂,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如今,平定花纸既是一方民俗特色文化,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人引以为傲。不过,邵义明也有担忧。他说,移穰村有800多户人家,会做平定花纸的不过四十来户。2018年,村里打算通过家教传承和学校教授相结合的方式,把老辈的手艺代代传下去。

  步行几分钟,来到一户门口搭着黄瓜架的人家,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正在院里印染花纸。邵义明说,这就是杨育新家。移穰村不少人家会做平定花纸,但要说谁家做得最好,还数这家。

  “老杨,介绍介绍咱平定花纸的做法。”邵义明话语间透着骄傲。

  “制作花纸,首先得用正宗的麻纸。不过,现在麻纸不好买,用毛边纸代替也行。”介绍时,杨育新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而是吩咐妻子准备好品蓝、品青、桃红、槐黄等颜料。

  备齐颜料,杨育新没急着印染,而是将其倒入砂锅中,再放适量的开水和一小把盐。随后他接过妻子早已叠成扇形的一摞毛边纸,用白线绳扎成一捆,开始用毛笔蘸着各色颜料分别往捆扎好的纸上涂刷……

  “加点盐,染出的花纸颜色更鲜艳。”看着杨育新的手和衣服沾上了颜料,老伴有些嗔怪,却又急忙接过已染好的花纸,将其轻轻展开,搭在草绳上慢慢阴干。

  忙完手里的活儿,杨育新指着院里角落的花纸说,那些是前些天染的,晾了三四天,又用平木板压了一天,已经平展。只要再写上“吉祥如意”“狗年大吉”等寓意美好的话,就大功告成了。说着,他和老伴拿起部分晾晒好的花纸,朝村委会旧楼走去,“那儿还晾着不少,估计小李和老王他们正写字呢”。

  来到村委会旧楼,36岁的李称鑫和70岁的王兴华正往花纸上写字。“村里会做花纸的,大多已经六七十岁,年纪小些的也有四十了。”邵义明说,要让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还得利用好学校这个园地,同时让家长言传身教。

  在大家晾晒、书写平定花纸的时候,邵义明谈起了未来的打算。移穰村有两项传统文化很出名——平定花纸和移穰龙灯舞。随着社会发展,移穰龙灯舞日渐式微。为了将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传承下去,2007年,移穰示范小学利用国家鼓励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的契机,邀请村里的老艺人把移穰龙灯舞表演套路、鼓乐演奏等整理编辑成特色系列校本教材,供学生学习。如今,村里不少青少年掌握了这一传统技艺。

  受传承移穰龙灯舞的启发,今年,移穰村计划在移穰示范小学开设关于平定花纸的课程,邀请杨育新、王兴华、李称鑫等花纸制作艺人,将花纸印染技艺编写成特色校本教材,供学生学习,把老辈人的手艺传下去。

  家传也是传承平定花纸制作技艺的有效手段。李称鑫说,他就是从家中老人那里学会制作花纸的。今年,他的孩子只有6岁,还不会写字、画画,等孩子大些,他一定会把这项制作技艺教给孩子。在移穰村,与李称鑫想法一样的村民还有不少。“只要大伙儿有这个心,平定花纸制作技艺就不会失传,肯定能代代传下去。”邵义明说,他很有信心在全村营造“人人会做平定花纸,人人做好平定花纸”的氛围。


上一篇:【传统戏剧】滑稽戏(苏州滑稽戏)(苏州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虞山派篆刻艺术(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