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拳,是中国传统武术象形拳的一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既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武进的潞城猴拳广泛盛行于苏南地区,潞城也素有“拳术之乡”的美称。相传猴拳在西汉时就已产生。明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军事家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也有猴拳的记载。另外,金铁庵在《醉八仙谱》中也指出:“拳法之盛行南方者,以七红……猴拳最为普遍。”潞城猴拳正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其动作内容既有猴子的机灵与敏捷,又符合武术的技击特点,集手法、眼神、身形、步型、步法多种技法于一身。潞城猴拳主要包括猴型拳、猴子拳、白猿通臂拳以及猴棍、猴刀、白猿剑等套路,其套路活泼,形态生动,法藏猴型之中,新颖奇异的各种形态与击发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缩小、底势、突变、奇巧的风格。潞城猴拳表演时动作多,如出洞、窥望、看桃、攀登、摘桃、蹬枝、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等,有的套路还编进跌、扑、滚、翻等动作,真正做到了形象、意真、法密、步轻、身活。2010年6月3日,潞城猴拳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有赵国元等。

上一篇:【杂技与竞技】掮轮车(常州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平定马尾猴(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