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北岳恒山祭祀活动(大同市)
2018-04-23 10:04
北岳恒山祭祀活动是大同地区重要的历史民俗文化遗存,体现晋北地区本土宗教信仰和礼仪形式。它历史悠久、载体丰富、程序繁复,既有皇家的庄严肃穆,也有民间的红火热闹。
传说中恒山的祭祀活动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据《恒山志》记载,秦始皇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登临恒山祭祀北岳恒山大帝,恒山香火进入大盛。到了唐代,北岳恒山祭祀已成为国家安定的象征,皇帝颁诏,每年立冬之日或亲临祭祀,或者派大臣与地方官员一道代天子祭祀。
恒山的祭祀活动主要分为四个时段,分别是春、夏、秋、冬中固定的某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主要是民间自发万人祭拜北岳大帝活动,目的是迎喜纳福;农历四月初八恒山庙会活动,也是由民间自发而为;农历八月初十,有地方官员参与的北岳大帝诞辰日祭祀活动;立冬日,历朝历代的帝王亲临祭祀或者下诏派遣使臣代天祭祀。
岁月流转,时光远逝。如今恒山祭祀活动主要保留春夏的民间祭祀项目,庙会期间,北岳恒宗殿前会举办盛大的法事活动,来自大同本地、太原、呼和浩特及河北等地的人们徒步上山,朝拜北岳大帝,奉上水果、干果等供品,祈祷还愿。活动期间,人们自发组织唱大戏、踩高跷、跑旱船和民食展示,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耍故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