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铸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于殷周,衍于秦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自古就是手工业发达之地,明末清初,曾涌现出一大批造锅、造农具,造钟等工匠,铸造行业十分兴盛。解放后,到60年代末,在工业机械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因那时把制钟被视为迷信用品等种种原因,因此大部分铸造作坊停产,艺人转行,只有极少数匠人以做盐碱锅为主。70年代初,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各大寺院开始修缮、开放,传统铸造才逐步恢复。距县城十华里的神溪村,过去就是一个较典型的造钟村落,现造钟作坊只有两个,都是姓牛的本家亲威,牛氏家族造钟技艺已祖传十八代,除文革期间中断几十年,一直沿传至今。当地最有名气的铸钟匠人牛晓,所铸造的铁钟,选用本地优质松土、上好白口铁等原料,采用最古老的制作方法和现代技巧,所造的大钟因造型庄重典雅、古朴大方,声音宏亮悠远,并有动静结合的艺术特色而得名。几代人曾为华北各大寺院造过大钟,现北岳恒山、五台山寺庙留下的大钟就是牛氏家族第十代铸造的。近几年来,为了把传统铸钟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使作坊生产壮大规模,他积累了大量素材,以最古老的传统手工制法为主,不断改进提高制作技艺,精确把握所有程序,所造产品样美质优,国内用户逐年增多。目前,产品远销到福建、广东、新疆、江苏、贵州、内蒙、河北、河南等地,深得全国寺庙界的一致好评。他的工艺技巧现已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技术在全国首屈一指。浑源传统工艺铸钟,世代相传,它既发扬了民间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广泛的民间传承性和很高的历史价值。目前,由于铸钟匠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员外出打工,培训传承人员比较困难,许多工艺技巧濒临失传,处于后继乏人的状态。县政府虽对此项传统工艺进行了积极性保护,相关资料建档保存,但仍需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切实使这一具有地方独特风格的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


上一篇:【传统舞蹈】平安灯、九曲黄河灯(大同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浑源扇鼓(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