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毋启富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参加了龙凤灯舞的表演,青年时期便为龙凤灯的传承保护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毋启富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恢复和发展了停演10多年的龙凤灯舞,表演演员由改革初期的五、六十人发展到现在的2500余人,演员服装由随身衣服发展到统一服装,根据演员角色不同,目前,已实现了专用服装;道具由原来的两条龙、一只凤发展到现在的九条龙、两只凤(凤分昼夜),五十余个伴舞灯;演出节目由改革初的两三个单调舞,发展到现在具有故事情节的十多个节目。还编排演出了《龙凤呈祥》、《丹凤朝阳》、《舞起龙凤庆丰收》等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节目。1978年以来毋启富连年参加县、市春节民间艺术会演,其中二十五次获得演出一等奖。2000年以来,先后参加了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河南省民间艺术节,中原五省民间艺术节的演出以及重大活动的助兴演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龙凤灯表演方面,毋启富同志共获得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先进组织奖等十多个奖项。自苏家作龙凤灯舞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来,作为传承人的毋启富对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制订了《苏家作龙凤灯舞保护实施细则》、同时也《成立苏家作龙凤灯舞研究会》,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苏家作龙凤灯舞进行宣传保护。2012年正月初六下午14:46分,苏家作龙凤灯“舞”进央视新闻直播《寻找中国龙》栏目,先后在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新闻频道中直播,这是中央媒体给我们最大的肯定,也是对传承保护的最大鼓舞。

毋启富成立了专门的项目保护和研究机构,加强了龙凤灯舞的资料普查、整理、存档以及实物资料的收集工作,设立了有专人管理的苏家作龙凤灯的资料、道具、档案室。制定了对传承人的保护方和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保护措施,收集整理相关的舞蹈动作及乐谱。让从事苏家作龙凤灯的舞蹈、乐队、指挥等方面的人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00余人发展到2500余人。其中有50 多人分别在机关、部队、学校、企业、周边村庄教习苏家作龙凤灯,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意义上乡土文化艺术向更广阔的倾城拓展,被各个层面的,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所接受、所喜爱。毋启富对演员服装、道具,进行更换或修补,对档案、资料进行专门管理,对演员进行培训,对失传的舞蹈进行挖掘、整理,编排出传统的舞蹈节目。 在项目保护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划内容、时间、措施、预期目的同步进行。深入细致的开展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加强了苏家作龙凤灯舞动作、乐谱、技巧挖掘整理,以及苏家作龙凤灯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的研究探讨,并将普查和研究成果整理存档。


上一篇:【民间舞蹈】火龙舞(洛阳市)传承人:王蒙玲

下一篇:【民间舞蹈】高抬火轿(洛阳市)传承人:刘全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