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蒙古族“查干萨日”(春节)(海西州)
2018-04-22 10:57
蒙古族把过年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和藏族的藏历新年。蒙古族“查干萨日”从腊月二十三“祭火节”(辞旧迎新)开始到正月三十结束。
“祭火节”是“查干萨日”的序幕。蒙古族自古以来“祭火节”(辞旧迎新)迎接“查干萨日”。
从腊月开始,青海海西蒙古族群众每家每户就要宰羊宰牛、打扫卫生、缝制新衣、准备年货。大年三十炸油饼,准备包饺子、“额日古陶鲁嘎扎胡”等工作。出门人大年三十前必须回家,大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上午蒙古人家都必须油炸“吉祥摸”,这是祭天习俗,也是过大年的主要食物。全家老小都穿着新制作的蒙古袍,一片欢天喜地的景象。晚上全家开席吃许愿饺子,特意包几个许愿物的饺子,柏树叶象征“长命百岁”、青盐为“多才多艺”、钱币为“财富”等。此晚,“额日古陶鲁嘎扎胡”扳开羊颌头加一双吉祥油炸摸,羊鼻孔插柏树枝,额头上划开三角加酥油,装饰的头摆放在蒙古包门头上,直到正月十五,象征着吉祥如意。
初一清晨举行“踏新踪”仪式,煨桑、为自家供奉的佛敬献贡品、磕头祈福、互献哈达拜年、饮酒、唱歌,喝“年茶”等多种传统年俗。过“查干萨日”时,牧民家家都要在桌上摆放“须弥尔、查嘎、德吉” 、奶食、油炸馍、糖果等。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牧区的“查干萨日”附近牧民们都要相互喝“年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查干萨日节”的盛宴。节日当天,—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来宾都身着蒙古族盛装,并向长辈献哈达、互送最美好的祝福。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相继多日。青海德都蒙古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生产方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产生了以独特“查干萨日”习俗,而且一代又一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传承保护和弘扬蒙古族“查干萨日”对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