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煞窠是流布于溧阳市社渚镇乘马圩村的传统舞蹈。乘马圩冻煞窠(冻煞观音)生成于1470年(庚申),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2008年进入第二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乘马圩冻煞窠(冻煞观音)生成于1470年(庚申),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代之前,乘马圩地属湖泊地区,筑东坝后,该地逐渐成了米鱼之乡。旧时民谚曰;“宜兴、溧阳,总久不长,东坝一倒,变成汪洋”。明太祖朱元璋、宰相刘伯温部署筑东坝后,乘马圩成了鱼米之乡,当时有位麦姓渔民在胥河捕鱼(伍子胥开的河叫胥河),捕鱼人起网时,网内有张观音像,捕鱼人将它丢在河内,第二次起网时,像又在网内,捕鱼人说:“你老人家是吃素的,我是吃晕的,你愿意吃晕就到我网里来,不愿吃晕,请你另找门户。”结果第三次起网时,观音像又在网内,因寒冬腊月在河里捞起来的,群众就取名为“冻煞观音”,于是建寺而供之,并因此形成庙会的习俗。在长期的庙会活动中,逐渐形成一种舞蹈形式,叫做冻煞窠。其后寺庙多次被毁,清代洪秀全举行农民革命,其信仰天主教,反对佛教,毁过一次,洪秀全失败后,在夏家湾村又重新建寺庙,一直到解放后,特别是“文化革命”时,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破旧立新的冲击下,乘马圩冻煞窠庙会所有古老的傩文化遗产全部被毁,庙会所有历史档案资料全部被焚,最可惜的已是有500多年历史精致的黄杨木刻观音轴头像也被毁,数个紫金香炉也无故遗失,所幸由于转移及时,八个清代所制箱子存留了下来。

上一篇:【民间美术】民间剪纸(郑州市)传承人:任孟仓

下一篇:【传统舞蹈】跳祠山(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