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下邳蒲扇编织技艺(徐州市)
2018-04-21 14:27
三国时期,刘备在下邳做官,一次他出来闲溜,看到河里长了好多又青又高又扁的水草,即向当地人询问:“这是什么草?”回答:“是蒲草!”刘备又问:“作什么用?”随答:“烧锅。”刘备当时就想夏天气候炎热,若把蒲草割后晒干编编蒲片作乘凉用不是很好吗?于是便号召人们使用蒲草编织蒲席、蒲扇等纳凉品。从此,下邳百姓便学会蒲编手艺,也出现了蒲扇、蒲包等生活用品。
蒲草是一种水生叶扁平细长的草本植物,割晒后,经石碾轧平可编织成蒲席、蒲包、蒲扇等多种生活用品。尤其是古邳蒲扇闻名久远,蒲扇常有三种。
第一种是粗扇,分叶较宽,编织粗糙,扇形较大。第二种是细扇,分叶窄细,扇形圆小,编织精细。还有一种精品扇,获国际巴拿马银奖的“怀中抱子扇”,即是大扇中镶一小扇,做工精细,扇把有装饰纹和吉语。如“下邳蒲扇”、“富贵长久”等,均是百姓驱蚊、扇风的必需品。
明清时期,古邳蒲编为兴盛发展期,当时在古邳有一句顺口溜,“古邳大姐不会针和线,只会打包打蒲扇”。随着蒲编技艺不断创新,古邳镇夏明娥的母亲编制的“怀中抱子”蒲扇于民国二年在国际博览会获“巴拿马银奖”。
解放后至文革前,古邳蒲扇仍是百姓家庭副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改革开放后,随着家用电器飞速发展,蒲编越来越少,现蒲扇编织仅限于舞台道具使用,编织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2016年,我县古邳蒲编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