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睢宁县志》等史料记载,鲤鱼戏花篮舞起源于1854年,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了。据20世纪80年代全国民族民间舞蹈普查证明:全国用花篮表现的舞蹈有许多,以鲤鱼戏花篮为体裁的花篮舞唯有睢宁县存在。睢宁鲤鱼戏花篮仅分布在睢宁县梁集镇。

鲤鱼戏花篮为十人组成,二男持鱼作领队,引八女手持花篮作二龙吐须入场,表演各种动作。鲤鱼戏花篮基本步法有慢步、小跑步、碎步、横八字步。

鲤鱼戏花篮伴奏主要是打击乐乐器:鼓、大锣、苏锣、小锣、钗等,伴奏用曲牌有《长锣》、《急之风》、《四击头》、《纱帽翅》等;演唱部分配有二胡、唢呐、竹笛等民族乐器伴奏,曲目有《到春来》、《莲花落》、《上河调》、《下河调》等。大鼓、锣演奏时一般击在强拍上,以加强整体的音响效果,小锣发音清脆悦耳,以颤抖跳动的音变换节奏,很有整体感。

鲤鱼戏花篮舞蹈表现风格独特,贴近自然,淳朴生动,每位舞者手持两只花篮,用民间常用队形组成各种画面,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去抒发感情,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鲤鱼戏花篮有家传也有师传。清代中期,国泰民安,演出队伍发展壮大,艺人有百人之多;民国以后,连年战乱和饥荒,艺人以此作为谋生手段;解放后得到发展。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徐州市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恢复、排演鲤鱼戏花篮舞蹈,并把它录制成影像制品作为出访外国的礼品。近年来,当地政府制定了具体保护计划,普查、整理了睢宁鲤鱼戏花篮舞蹈相关资料,建立完整的档案,摸清了传承谱系,同时录制了原生态舞蹈动作和代表性传承人的音像资料。

鲤鱼戏花篮代表性传承人有胡荣、王学敏和荣杰。其中,胡荣被徐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睢宁县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县建立了3个传习所,并培养了一批传承人,在全县中小学开设鲤鱼戏花篮舞蹈课程,将一批中老年艺人分别安排到睢宁县柳琴剧团、 老年大学艺术团等传承基地,并委以重任,为有序传承打下了基础。同时,积极组织鲤鱼戏花篮参加相关展演活动,如:2010年,鲤鱼戏花篮参与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展演,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使鲤鱼戏花篮得到很好保护和传承。

上一篇:【民间文化】水母娘娘的传说(太原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烙画(郑州市)传承人:赵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