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戚姬苑的传说(徐州市)
2018-04-21 10:27
公元前194年,戚姬在宫廷斗争中被吕后杀害。汉文帝刘恒于公元前179年即位后,立即传旨在睢宁县梁集镇王行村建一座金碧辉煌的戚姬苑。戚姬苑占地六十亩,有三进院落,周围是一片茂密的芦苇地,苑内树大合抱,绿荫如盖,有十五间正殿,东西厢房各三间,门头房五间,内塑戚夫人塑像端坐其间,戚夫人头戴金凤冠,身穿日月龙凤袄,坐于供台上,背后有两宫娥打日月龙凤伞。西厢房后,就是当年戚姬救刘邦藏身的那口枯井。院内有一口大钟,重约千斤,每年逢正月二十九、二月二十九、三月二十九,四面八方的村民都到此烧香祭拜,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为什么汉文帝要在王行村建戚姬苑呢?这里面有戚姬垂僵救主,后被吕后加害成“人彘”的美丽而又悲惨的传说。梁集人民对戚姬感情十分深厚,他们总会以“侃呱”、 “讲古”的形式讲述戚姬苑的传说,并一代一代传讲给后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睢宁县编写《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农民王方玉把“戚姬苑的传说”给熊运隆、李文金、刘一美,后又传给廖守志等人。八十年代中期在睢宁县戏曲资料普查中,老艺人魏裕久又将此故事传给陆继文,陆继文据此创作了大型新编历史故事剧《戚姬怨》。著名作家、诗人袁兰成,在睢宁文史资料1984年12月出版的第一辑上发表《戚姬苑的传说》。陆震、陆秋莹在1993年出版的《江苏县邑风物丛书·睢宁卷》发表了《戚姬苑》。吕峻岭编著的《话说睢宁》,李文金、张甫文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睢宁卷》,张甫文主编的《睢宁地名探源》中均有《戚姬苑》的传说记载。
新世纪以来,虽然多元文化不断融入,但少部分高龄故事家仍然活跃在街头巷尾,村头树下,痴迷地“侃呱”,依然受到百姓喜爱。
戚姬苑的传说主要分布于睢宁县梁集镇及周边地区。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汉军大败,刘邦逃到梁集镇王行村时,被一戚姓村姑藏于枯井所救,后结百年之好,生子如意。刘邦登基后封其为夫人,宠爱有加。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吕后专权,加害于戚夫人,把她打入冷宫,砍去手脚,药成哑巴,挖去眼珠,熏聋双耳,丢到厕所里唤做“人彘”。数年后,吕后被灭门,汉文帝刘恒登基,为纪念戚夫人垂缰救主之德,专门传旨在睢宁县王行村修建了“戚姬苑”。
戚姬苑自汉代建立后,屡毁屡建,仅清代就被洪水淹没三次。清乾隆六十年正月,住持僧通传立碑纪事,现残碑犹存,碑文曰“戚姬苑,创自汉时,前无可考。道承二年已经重建,及康熙二十三年与乾隆三十六年又经两次修造,均有残碑可稽。迄今朝代屡更,年过数千, 由来己旧,焉得不为之古刹乎?及乾隆四十五六年,黄河泛滥,庙宇流坏,僧等念工程浩大,独立难成,故募化四方施主,共成善举,仍其故基,复建正殿一十五间,规模虽不能增辉于前,而守往示来,未始不可永垂于后,但日后年远,恐泯古迹,故刻石勒碑,以告四方长者”。此残碑现存戚姬苑西偏屋南墙外,加石鼓两只,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戚姬苑的传说》年跨两千,是两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古邳民间故事融为一体。是两千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具有口耳相传的特点,能讲此故事的有200多人;故事内容为原生态,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文化品味多,既真实反映梁集镇人民创作智慧的主要内容, 也是研究梁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鲜活的故事生态,成为梁集文化的重要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