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黄石公的传说讲述的是黄石公与张良在下邳圯桥上相遇,张良不耻下跪纳履,黄石公授其兵书的故事。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此传说以黄石山上黄石公庙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扩散传播到鲁南部分区域,中心区域为岔河镇、戴庄镇、邢楼镇、四户镇、铁富镇、邳城镇等。由于人员的流动和文字的传播,关于黄石公、张良的传说不断地增加,传说由邳州向国内外延传,也有较多的文人将传说见诸于报刊杂志,如梁代庚信、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付若金、明代夏寅等。黄石公其人更引起了国内外文史学家的研究探讨,使黄石公传说的传播更加广泛。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石公的故事传说越传越多,越传越远。邳州有关黄石公传说有近百篇,题材内容广泛。黄石公被民众视为除恶、济贫、扬善、布福而神通广大的神尊,人们用民间故事传说的形式而加以传播,使黄石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至今传承不息。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吞并,张良立志为国复仇,于公元前218年在河南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而潜逃至下邳境内隐居 。前210年,在下邳圯桥上与黄石公邂逅而授兵书。张良熟读《黄石公三略》《太公兵书》等兵书后,于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八月)率兵起义西征伐秦,路遇刘邦,刘邦拜张良为军师,辅佐刘邦建帝业后被封留侯。从此人们才知道黄石公和张良隐居在下邳境内,并引起历代学者文人来此探讨,并见诸文字与历代文献。北魏俪道元的《水经注》,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宋乐进的《太平寰宇》,明嘉靖《邳州志·规划》,清康熙《邳州志·古迹》,咸丰《邳州志》,民国《邳志补》等史志都对黄石公庙的位置,黄石公授张良兵书之事和圯桥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同时历代文人也用不同方式进行赞咏和阐述,对黄石公传说的内容和衍生提供了更多的传播素材。

黄石公传说主要以黄石公为主线,传说与黄石公庙、黄石山、张良、姨娘及周边的山神、河神,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内容所表现的多是黄石公为民除害,为民布福、扬善济贫、救死扶伤、伸张正义而神通广大的神尊形象,表达人们对黄石公救世神的祈愿和寄托。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篇幅适中,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传播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黄石公的传说有近百篇,现今仍在邳州及周边市县广为传播。

邳州黄石公的传说具有地域性特征,多使用方言,主要为民间传承者口头传播、文字记载的方式流传,多为口头创作的作品,没有固定的传讲时间和场合。作品的随意性较大,民众在传承中多有添加和引申。黄石公的传说内容多与天神、地神、山神、河神及黄石山上的历史遗迹相关,又与张良和百姓相关,黄石公神通广大,为民除恶祈福,正义而智慧表达人们对黄石公的寄托之情。

主要价值

黄石公是秦汉之际的军事家,并著有《黄石公三略》兵书,在国内外颇有盛名,也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研究的兴趣。黄石公传说对于研究黄石公其人、其事、隐居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刘邦军师张良濳居下邳,率兵伐秦,圯桥位置等诸多方面的考证提供了较多的线索和内容。

黄石公传说为人们考证黄石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黄石山地区的山名、村名、河名、庙宇、碑文、遗迹等,更能帮助人们解开黄石公其人的千年之谜及张良潜居地之谜。这是一个十分引入注目的研究课题。同时,黄石公传说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上一篇:【曲艺】粤曲(广州市)传承人:黄少梅

下一篇:【民间文学】戚姬苑的传说(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