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彩扎(永清秸秆扎刻)(廊坊市)
2018-04-21 09:53
永清秸秆扎刻是用高粱秸杆扎刻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扎刻各类仿古建筑模型,作品都需要精工细做,它属于中国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南大王庄有老汉高善福,用高粱秸秆扎成蝈蝈笼子。徐艳丰偶然发现,从中激发了灵感,他首先把一个笼窝发展成八个笼窝,又另辟蹊径,把扎蝈蝈笼子变成扎刻花灯、扎刻古建图型。
秸秆扎刻是以高粱秸秆为原材料,以卡尺、剪子、锥子、竹签和油灯等为工具,以建筑学、力学等为原理,纯靠手工扎刻成大型仿古建筑模型的手艺。
虽然这项草根技艺只有40余年历史,但经过手艺人的匠心巧手,早已登堂入室,作品近看精致,远观大气,在国内外多次展出时,聚集的人气丝毫不逊于核雕、瓷器、花丝镶嵌等其他传统经典展品。
永清扎刻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仿古建筑的结构特征;
2.平衡、稳定的物理性特征;
3.榫、槽、角度的几何特征;
4.中国古建筑的观赏性特征;
5.“六节稳固”的创作性特征。
永清扎刻手工技艺精美绝伦,不仅艺术观赏价值高,科学研究价值、实用价值也很高,涉及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建筑学等。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扎刻代表人物徐艳丰,系本地秸秆扎刻的宗师。四十年来,他扎刻大小作品七十余件,件件精品,每一件作品都离不开几何学、物理力学及建筑学等基础理论,其中《天安门》更是以国礼赠与日本长野县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