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董家务音乐会(廊坊市)
2018-04-20 15:49
关于古典音乐会的由来,传说是在宋朝治平年间,董家务村东建有一座大寺院,里面有许多僧人每天吟诵、演奏音乐。有以为民祝福,求神为民祈福,求神佛保佑国泰民安。寺中有大铁钟一口,高一米有余,上面铸有经文和建寺年号。早晨和傍晚的钟声,传出五六里远。明有文武官员也来拜佛降香。每到逢年过节,僧人还要走出寺院和百姓一起祝贺节日,驱灾降福,渴求五谷丰登,香火非常旺盛。南宋时期,金兵屦犯中原,战争连年不断,百姓民不聊生,盼望宋王朝抗金灭寇,平息战乱,过太平日子,但腐败的宋王朝连连败退,宋微宗、宋钦宗两个皇帝被金兵俘虏,带到金国兵营,一起被俘虏的还有丞相李若水。宋微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在金国兵营受到百般折磨和侮辱。丞相李若水为维护宋王朝的尊严,为保护宋王朝两个皇帝,拒绝接受金国提出的苛刻条件,舍死忘生、抗议回击金国的野蛮行动,受到金兵的严刑拷打和种种虐待。李若水太义澶然,坚贞不屈。惨无人道的金国强盗,把他割舌削耳,剁去双手、残害致死。并把尸体装入木匣抛入河中,顺水飘流。不许有人打捞。人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在河边路旁的树上挂起各种面食和瓜果,来招引金兵来抢食,趁机纷纷驾起木船连夜挑起灯笼、点然火把沿河寻找这位爱国丞相的尸骨。寺中僧人和当地百姓一起为他超度和祈祷。董家务音乐会也自此产生。为宣扬李若水的爱国忠君的精神和民族气节。明代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打此路过树碑一块,彰忠瘅奸,纪念这位死难的民族英雄,并把农历七月十五日定为纪念日,做为佛教音乐的传统节日,一直延续下来。久经翻修的寺院,直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河水泛滥寺庙被冲毁,僧人散去,石碑铁钟被日寇砸碎,董家务音乐会仍然按照传统习俗,举行这一活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乐手们都要身披道袍,头带道冠排着整齐的行列,演奏音乐吟诵经文。夜晚在一片鼓乐声中,把用瓜皮做成的“河灯”点燃放入河中顺流而下,一行行、一串串景色非常壮观,每到春节、元霄节,还要用腊纸做成的“灯壳”,点然后放在寺院的遗址,村边路口,还要投入水井里,来祭奠李若水的英灵,纪念这位忠贞不屈的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