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周敦环自幼喜欢曲艺,他从1963年起便开始在农村文艺宣传队演出,至今,他的孝昌大鼓从业生涯已有53年。

孝昌大鼓是一种有说有唱、以说为主的曲艺形式。据周敦环介绍,孝昌大鼓有着颇深的历史渊源。唐代佛教盛行时,教徒们不仅讲唱佛教经卷,说唱历史故事,也说唱民间故事,如《秋胡小说》、《张义潮变文》等。到了宋代衍变为鼓词,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的话本。这些话本经过润饰加工,具有了较高的艺术性。由明入清,鼓词日益盛行于北方,并逐渐传播到南方。

鼓书艺人一般一手执两块月牙形钢镰(或铁制、铜制),一手执木签,击鼓说唱。后来,逐渐用云板代替了钢镰,把大鼓改为小鼓,说唱也使用本地腔调,流行范围延伸至鄂东、鄂北地区。由此,鼓书便在湖北生根、开花,成为一个重要曲种。

据周敦环介绍,大鼓的流派主要分为南、北两路。用北方语音腔调、左手持钢镰或云板、右手击鼓、一人演唱的称为“北路子大鼓”,孝昌大鼓为其中一派;用黄(陂)孝(感)腔语音腔调、一人持板击鼓说唱、另辅多人伴奏的称为“南路子大鼓”。新中国成立后,孝昌大鼓被搬上了舞台,内容多以反映现实生活的短小段子为主,后来逐渐改为以唱为主、以说为辅。

“孝昌大鼓唱腔虽不复杂,却富于变化,唱法上也富有地方风味,加之鼓、板敲击的轻重强弱、缓急快慢灵活变换,非常吸引听众。在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及不同人物性格的描绘上,往往通过说技表达,而人物感情的体现、内心的变化、故事情节高潮的渲染与烘托,则主要通过鼓、板与唱技来完成。”周敦环表示。


上一篇:【传统技艺】饸饹面加工技艺(保定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黄金薄饼加工技艺(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