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全名《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

序文署清代康熙年,但看似自清晚民初石印本重印。

内容包括了传说中的古代各种书体,有些可以与文物遗存相印证;有些则不能,应该是作者“会今古于灵台”、“补千古之缺”的学识和想象之间的创作。

但字体的丰富可做汉字美术字参考;书体的名实对照,可做作者时代书法认知的对鉴。

书法史上诸多古老的书体早已成为传说,宋官刻《阁帖》上的有些今天亦难印证。

有赖出土文物的不断发现和文献的深入探索,有些书体,如殳书、铭旌、铭石、扁书等等,今天似乎可以判知真相。

有些,则还在研讨中,如盛名一时的、书圣也曾着迷的“飞白”,唐代之前的遗迹已无可窥,似乎全然湮灭了。

仅就“飞白”观之,这部小书却载有三种或许相关的书体:“左书”、“鸟书”、“飞白”。

“左书”有“飞白”趣,其名却未明其所据来,是否和“佐书”/秦隶这类隶变之际的书体有关,不得而知。

但,“鸟书”“飞白”二体,能让人即刻想起唐代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篆额。

以及,今天每逢传统年节,仍能在庙会上看到的使用竹木片儿或者其他材质可以著墨的扁片儿连写带画的“民间书艺”表演---彩色“花鸟书”。

搜检网上,可以得到更多有关“飞白”的探讨。

只是可惜,除了只言片语,找不到唐代之前的“飞白”任何遗迹。

由“飞白”而“鸟书”再到“花鸟书”。

能否由这“飞白”、“鸟书”的余绪---“花鸟书”再见那当年曾令书圣也一唱三叹的神妙书迹?

这部小书或者能有点点启发。

所以有趣,发上来。

宛若雾里看花。

《百体千字文》


上一篇:【杂技与竞技】形意八卦拳(灵山镇)(保定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河图洛书传说 (洛阳市)传承人:符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