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烙画艺术作为中国画苑的一朵奇葩,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其做画的工具与传统绘画中笔墨纸砚和黛青朱红等色彩运用不同,而是讲究线烙的技巧及其单一色彩的表现形式,其难度比其他浓墨重彩要大得多,再加上烙铁毕竟不如笔墨那样容易操控,深浅淡薄,全凭画家的手感和技巧。 

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葫芦等。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代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 

宣纸烙画是在宣纸上用电烙铁作画。灵武烙画艺人王天贵创作的宣纸彩烙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马牛、鱼虾,应有尽有,其风格亦工亦意,疑幻似真,既重在写实与表意之上,又游离于工与意之间。其用笔技法流畅,如行云流水;其意境深刻动人,充满着生命的动感,有着自然天成的神韵。 

王天贵作品按照题材,主要分为山水画、祭祀画、吉祥画、风俗画等。 

2010年,灵武王天贵宣纸烙画被正式列入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天贵创作的烙烫山水图,烙铁的烙痕和宣纸的肌理相接触,痕迹深浅不一,有凹凸感,山峦、树干表现很有特色,山峦间云蒸霞蔚,意境幽远,色彩与烙痕相融合,突破了传统水墨画仅有黑白两色的局限。画中的山水充满着朝气和生机,充满着乡野情趣,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而烙画本身特有的颜色,又使画面显得苍老浑重、洒脱飘逸、清丽高雅。同时其烙绘技术经也得起仔细推敲和玩味。 

烙烫彩画事先不构图、不着色,完全靠绘制时的灵感,颜色深浅全由烙铁停留的时间长短、力度大小、温度高低控制。烙烫彩画必须是一边烙,一边上色,同步进行,否则,如果时间耽搁过长,温度会变,会影响画的气韵。 

王天贵的宣纸烙画,风格南北兼容,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珑、纤细秀美,又有北方的造型简单、线条粗犷,作品受当地民俗风情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其代表作品有《山水》《荷花》等。 

宣纸烙画是比较纯粹的农民画。经过长期的发展(至少500年),在宁夏民间美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青睐。 

宣纸烙画大多采用写实手法,真实地记录着当时的社会生活片段,充分体现了西北地区民族的多种习俗和风情,是西北地区民俗风情、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社会变迁以及历史发展的形象佐证。


上一篇:【传统美术】锦灰堆绘画(保定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黑暗传(荆州市)传承人:吴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