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柳将军传说(徐州市)
2018-04-19 15:33
丰县传说,柳将军名柳毅,唐代湖广人,后迁丰县。其出身于农家,从小喜文爱武,为实现雄心壮志,弃笔从戎,转战南北,屡建奇功,晋升为将军,后战死于洞庭湖畔,故丰县人尊之为柳将军。因给丰县人民带来莫大荣誉和福祉,后人将其神化,演绎出柳毅传书等一系列传说故事。柳将军传说起源于丰县风城镇,尔后扩展到全县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盛传不衰,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柳毅传说源于唐代,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元代尚仲贤的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等对该传说故事有所收录。小说人物柳毅原为秀才。但最迟在明代,丰县已有关于柳毅将军的传说记载,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丰县志》载:柳毅庙在县治西门外迤北,岁久倾圮。明万历三十二年(1 604年)重修柳毅庙(世称“柳将军庙’’),在原址座西朝东,三间大殿,翘角飞檐。院内东南角井口石圈上刻“传书涧”,庙内塑像可见柳毅头戴金盔,身穿铠甲,手举长矛,斜刺向上,似欲出征;身旁依偎一少女,清秀俊美,长裙下显露半边鱼尾。清代卢世昌谒柳毅庙云: “古庙清长林,春阴湿廊庑。时有灵风吹,怀疑夜来雨。如入波涛中,龙蛇走江浒。肃肃洞庭君,莫灵生眉宇。何当拾香草,殷勤若清醑。不见使者归,神鸦作人语。"旧时丰县于农历九月初二至初五在柳毅庙旁举办香火大会,届时,苏、鲁、豫、皖十余县的香客竞相前往赶会敬香,盛况空前。公元1966年此庙被拆除,现在丰县永宁寺还供有柳将军塑像,香火旺盛。
丰县是柳将军的第二故乡,是柳将军(而非柳秀才)传说故事的发源地,柳将军传说在丰县广为流传的有两种。一为《柳毅传书救龙女》,讲述柳毅中试之后,路遇泾河牧羊女——洞庭龙女,听其讲述不幸婚姻后,毅然相助,传书洞庭,解救出龙女。其后,龙王为答谢柳毅,决定把龙女嫁于柳毅,柳毅并非施恩图报之人,被其严辞拒绝,龙女倍加倾其心,化作卢氏嫁给柳毅。该传说中龙女的不幸婚姻是“父母配嫁”造成的。而柳毅不肯在自己不情愿的情况下娶配龙女,龙女则不愿违背“心誓”再嫁他人,都表明了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在柳毅身上,寄托着完美人格的理想,彰显其急人所难,正直无私的人格魅力。该传说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保存了自主婚姻的信息,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另为《柳将军保驾护航》,包括水淹万庄、清蝗灾、水淹泗洲、洞庭送礼等系列传说故事。主要讲述柳毅生前为保丰邑率部与敌作战最后因众寡悬殊,与龙女同入龙宫,化为天神,并处处为丰县百姓消灾除难的传奇故事。柳毅生前在丰县为官,造福一方,与丰县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死后仍不忘保佑丰县,惠及苍生。此传说褒扬柳毅是一个有情有义、精忠报国、为官勤政、爱民如子的善人。这对于教化人们选择人生价值取向,如何做人、做事、为官仍不乏启迪作用。柳毅舍己为丰的德行受到人们的世代尊崇。
在柳毅身上凝聚了丰县人爱家乡、有情义的传统美德。传说来自于民间,同时加上世代人民的加工美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是丰县人民千锤百炼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间传承性。具有民众化和可接受性的特点,在丰县久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