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帝时代时,白水称杨武国;夏、商、周、春秋称彭戏(hu);战国中期的秦孝公12年,即公元前350年建白水县,直至今天。该县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东以洛河为界,与澄城相望;西接铜川,南连蒲城,北依黄龙山、雁门山,与黄龙、洛川、宜君相邻。北高南低,面积986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下辖10镇,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白水县城距西安140公里,距渭南86公里,中有西延铁路、蒲白运煤专线和渭清公路穿境而过。仓颉庙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镇。庙与墓俱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主要流传于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在长江流域的安徽、浙江也有流传。在陕西的关中,尤其在仓颉的出生地白水县,这个传说故事的普及程度,达到了妇孺皆知,男女都说的程度。

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产生于何年何代,现已无从查考,而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使它一直传到今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白水民间故事集成》、《渭南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故事集成》(陕西卷)等书,均收录了这个故事。

仓颉为上古黄帝时人,生于陕西省白水县北塬乡杨武村,任黄帝的记史官员。为了创造简便易记的记事符号,他辞官远游,遍访智者,三年之后,回归故里,居于深沟土窑之中,苦心研究新的记事符号。他仰观天象,俯察地脉,摄取万物影像之特点,悟得万象内涵之精神,依类象形,创造出象形文字。在黄帝的支持下,他云游四方,向民众教字,遂使人间有了记录语言行为的统一符号。他造了多少字呢?据说有一斗油菜籽那么多。后学孔子只学得七升,所余三升无用,撒向海外,遂使外国人也有了文字。

文字产生之后,这一新式符号便成了人们录史记事、传情达意统一使用的符号。因此,它对凝聚多民族的人心、统一多民族的中华民族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中华民族的脚步声都藏在字中,中华民族的历史都储于字中,字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成了中华文明赖以延续发展的灵魂。

仓颉传说故事的艺术特征:
  1、原创性:故事的构架与线条,带有远古先民在思维上的质朴、单纯和对神圣的敬畏心理。这种质朴的思维形式,透出了这个故事的原创性特色。
  2、口传性:主干稳定,口语化。老少都能听明白,妇孺皆能学着说。
  3、生动性:线条单纯,叙事集中,把仓颉造字的执着精神,惊人毅力表现得比较具体而生动。

汉字不仅开创了五千年文明,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融合团结、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纽带和桥梁。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很少靠口传故事来教育后代,年轻人也很少去讲这些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从老祖母、老爷爷口中听来的,又把它讲给儿女孙子和周围的人。对仓颉造字的故事和有关仓颉的其它故事,讲得最好,知道得最多的人是:
  韩彦邦,男,已故
  刘育乾,男,67岁,已故老教师
  王孝文,男,70岁 原白水县煤电公司干部
  王成耀,男,67岁  原白水县人大副主任
  史保成,男,69岁 原仓颉庙文管所文保员
  韩文学,男,42岁,白水县仓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杨民侠,男,40岁,白水县仓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为了更好地宣传仓颉、弘扬仓颉文化,使仓颉传说故事这个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和更好地保护,首先我们成立了新的机构,分别是:仓颉文化网络公司、仓颉文化研究会、仓颉艺术研究院等;建立了仓颉文化研究网、仓颉艺术研究网。其次是发展更多更年轻化的传承人,具体做法是以史官镇为主,各乡镇文化站都培养了几名仓颉故事讲解员,编辑了宣传仓颉文化,仓颉故事的白水乡土教材,现已印发到各小学和中学,从小学生起,就让了解仓颉造字,了解仓颉故事。真正达到仓颉传说故事在我县人尽皆知的效果。最后我们还创办了《仓颉文化》报和《白水文苑》为进一步宣传仓颉故事,弘扬仓颉文化搭建了平台。

扩大宣传形式与北京中外名人产业集团联合拍摄三十八集仓颉故事集—《仓颉密码》

拍摄制作了《梦寻仓颉》——仓颉传说故事专题片。

引进了104集仓颉故事《四眼孩儿仓颉》的动漫集

撰写了《仓颉鸟迹书碑的来历》《浅议仓颉造字》《仓颉故事》《关于仓颉造字的》等文章,分别发表于省市报刊。

挖掘整理历史资料,部分祭祀有关的民俗,祭文已搜集整理;部分口述采访记录和典礼仪式已录像;颂仓颉、文祖神柏等出版发行。

最后有关以后的设想:
  计划建立“中华仓颉文化园”现已列入省市县招商项目。
  建立中华仓颉创意园,园内拟将仓颉造字的故事用艺术造型展示。
  创建一座仓颉传说故事的传习馆所。


上一篇:【民间文学】张骞传说(汉中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安国酵面馒头(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