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舞蹈】祁太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刘建华
2017-04-01 14:34
刘建华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鼓手,受爷爷和父亲的熏陶,刘建华从小就和祁太秧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年后,刘建华进入祁县晋剧团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同在团里工作的妻子王晓辉。
“眼看祁太秧歌就要失传了,心里着急啊。”以往祁太秧歌演出频繁、流传广泛,周边县市居民喜闻乐见,但近些年来学习的人却越来越少,为了让祁太秧歌继续发扬光大,刘建华花钱买来乐器、音响、行头等,自发组织祁太秧歌的爱好者们,在2012年4月,成立了晋中祁太秧歌艺术团。26人的团队,目前最年长的已经56岁,最年轻的也已30多岁。
“艺术团一年大概有一百来场演出,但是购买服装道具、发工资、新排戏……各种花销下来,最后的收入基本所剩无几。”剧团成立后,刘建华既高兴又压力不小,资金成了困扰他的首要问题。
“近几年,政府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这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刘建华称,为支持祁太秧歌艺术团的发展,艺术团成立初期,祁县县政府安排艺术团与乔家大院景区签订了三年协议,由政府买单,艺术团每周演出一场,每场3000元,一年30场,一年可以有9万元收入。县政府还专门安排艺术团每年参加“三下乡”演出,每场补贴1200元,加上村里庙会以及红白喜事等大大小小的演出,艺术团逐渐有了固定的收入。
另外,政府通过连续举办“祁太秧歌大赛”,扩大非遗影响,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鼓励传承创新,祁太秧歌也开始引发了业内、民间的多方关注。祁县网信办主任刘锋还透露,2017年将成立祁太秧歌研究会,邀请更多的知名艺术家作为顾问,吸收周边的民间秧歌艺人加入,利用这个平台,编出更好的剧本,共同助力祁太秧歌的推广与传承。
如今,传承发展祁太秧歌这朵艺术奇葩的氛围日渐浓烈,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祁太秧歌要想更好地发展,争得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建华表示:“因为喜爱,所以即使有再多的困难,我都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