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是传统武术之精晶,拳理、拳功、拳技都十分系统完善,流传非常广泛。在武林界存有三种同音异字的名称。即通背、通臂、通备,三种拳义各不相同,通臂拳是因拳法多上肢动作,两臂犹如猿臂,圆抡摔拍,直出穿点,故此得名。因通备拳拳法主张“理象会通,体用俱备”和“通神达化,备万贯一”,故而得名。通背拳,顾名思义,“通”是通达的童思,“背”是人的脊背,通背并不是指门派,而是锻炼的法则,是腰背发力,通达于背,松肩探膀,力贯手指,放长击远,先发制人,故此而得名。在1983年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特将武术类中通背拳的“背”字,定写为脊背的“背”字,突出通背拳腰背发力,贯达肢体的技术特点。 

  通背拳系内容颇多,有白猿通背、祁氏通背、五行通背、洪洞通背、五猴通背、少林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等等,而本文所述的通背拳则是山西大同地区流传的两翼通背拳。两翼通背拳多讲究手法左右弧形运使,力发腰背,贯达双臂,发力饱满,’恰如鸟的双翼左右翻飞,钻转拧翻,闪展纵横,招式相连,放长击远,步内含腿,击拍脆亮,劲法有“冷弹脆快硬,缩小绵软巧”。 

  经常练习两翼通背拳具有健身、技击、竞赛等功效,特别是对习练者躯干和上肢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有理想的锻炼效果。笔者演练此拳术曾多次荣获全国各级武术大赛金牌和一等奖。 


上一篇:【传统技艺】茶艺(汕头工夫茶艺)(汕头市)传承人:郑惠丰

下一篇:【传统音乐】中秋节(中秋对歌会)(珠海市)传承人:唐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