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9b528ae1532a94f3.jpg

“永康鼓词”是金华地区主要曲艺品种之一,据考证,“永康鼓词”源于宋代南下的曲子词,到明代融合而成,清代广为流行。以永康为中心,流行于武义、缙云、磐安等周边地区。“永康鼓词”,因鼓词艺人多为盲人,又被称为瞽词、盲词;又因鼓词以唱为主,人们又称之为“唱词”、“唱公事”。盲艺人身着长衫,手握先锋棒,肩背插马袋,常年走街串户,靠唱鼓词谋生。

      “永康鼓词”用永康方言单口演唱,一人多角,押韵切意,通俗易懂。演唱时,右腿上放着一只鼓盆,称之为“鼓板”,右手执一根鼓箸,左手执竹板,敲打出节奏分明的节拍。永康鼓词特征为:1、语言的独特性,用永康方言编成脍炙人口的段子,讲述历史和民间人物故事。2、内容的独特性,大多为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男女情爱、乐善好施的传统故事。3、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演唱分为悲调、怒调、喜调、对话叙事和叙情的水平调四种。演唱时,表情丰富,抑扬顿挫,有张有弛;鼓点节奏,时快时慢,生动传情,寓教于乐,民众喜闻乐见。

      近几十年内,从事鼓词的艺人数量呈快速萎缩状态,上世纪50年代,永康当地鼓词艺人还有上百人,至80年代,仅剩60余人,现在的鼓词艺人已不足20人。“永康鼓词”面临困境,濒临失传,急需传承和保护。


t01c18dc5ff57d30c9b.jpg



t01aa48848a00b3eab8.jpg

上一篇:【浙江·传统戏剧】泰顺提线木偶戏(国家级)3

下一篇:【山西·民间舞蹈】祁太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刘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