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fd1abfa75b1a57b4.jpg

泰顺提线木偶戏始于南宋,因战乱京城临安大批艺人来泰顺避难,从而带来各种魁儡戏,保存至今的除提线木偶戏外,尚有药发木偶。提线木偶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吸收浙北及泉州两大木偶派系的艺术因素,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 

       据家谱记载及老艺人相传,明清时期泰顺木偶班至少有108副,至清末多达120多班。其时木偶头造型和雕刻技法,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雕工精细而简练,开相文静而秀美;脸谱描绘简洁朴素,粉彩工艺细致多姿。木偶头用樟木或纹质细腻的杂木雕刻而成,在头像比例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和变形,线条明快洗练,形象天然俊美,生、旦、净、末、丑;忠、奸、贤、愚各具个性。 

       木偶戏题材丰富,包括传统剧、现代戏与儿童剧。传统剧又分“神戏”与“史戏”两类;现代戏多演革命斗争故事;儿童剧突出天真童趣。演出风格多样,文戏、武戏、公案戏等俱全。布线合理,提线水平精湛,表演细腻逼真。勾、挑、提、拉,双手并用;吹、拉、弹、唱,一并俱佳。唱腔以乱弹为主,兼唱昆剧、和调(京剧)与高腔。 

       木偶戏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每逢春节元宵“做春福”或秋后迎神、赛会等民俗活动,均例演木偶戏。无论开台、扫台,均有一定的仪式与禁忌,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 

       目前,全县正常演出的提线木偶班计有72个,其中不少为木偶世家,如周德家已传13代,黄宗衙家已传12代。木偶戏已成为山区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需求。文化部门还组织“木偶戏进校园活动”、“木偶戏送戏下乡”并收到良好效果。


t01214355d03e048df2.jpg


t01b77682e2c82fe83f.jpg


t0158f439b47b164b59.jpg

上一篇:【浙江·传统戏剧】淳安三角戏(国家级)3

下一篇:【浙江·曲艺】永康鼓词(国家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