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c979a10d923295f1.jpg

“睦剧源于清末,流行在古睦州(现浙江淳安、常山、开化一带)而得名,是由采茶戏与民间歌舞竹马班相结合形成地方剧种。早期演出只有小旦、小生、小丑三个角色,故群众称之为“三角戏”。因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厚的民俗色彩,较高的戏曲艺术价值,成为我国地方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三角戏”在清光绪《续纂淳安县志》中就有记载,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927年,淳安有“三角戏竹马班”10余个;1928年至1934年,淳安三角戏发展到90多个, “三角戏常班”也发展到10余个,为三角戏的鼎盛时期。40年代,淳安三角戏渐趋衰落。1951年,淳安县成立了睦剧团,睦剧得以重焕光彩。 

        睦剧剧目大多取材于农村日常生活,其唱腔近似山歌,或高亢激越、或缠绵抒情、或轻快欢悦,悦耳动听、诙谐风趣、亲切自然,乡土风味很浓,极富表现力,是当地人民十分喜爱的剧种。 

睦剧曾赴上海参加过华东地区的戏剧会演,多次拍过电视剧,并在全国省市获过奖;获得过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也曾以《一条扁担两条腿,走遍淳安山和水》为题作过长篇报道。 

       睦剧与我国其他三百余个剧种一样,不仅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研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及对周边省市县戏曲文化的研究、丰富中华戏曲文化宝库也有着重要价值。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娱乐与消费的多样化、多极化,使睦剧观众群大量流失,睦剧市场严重萎缩,许多老艺人相继离世,大批艺人离开了剧团,另谋生路。睦剧困难重重,濒临失传,亟待保护。


t01adab9b748a532b80.gif



t01cf0cf87462efa82d.jpg


t012ada20ee82a60507.jpg

上一篇:【传统舞蹈】秧歌戏(祁太秧歌)(山西省晋中市 国家级)

下一篇:【浙江·传统戏剧】泰顺提线木偶戏(国家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