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新沂七巧灯(徐州市)
2018-04-19 12:39
七巧灯是运用道具表演的一种传统灯类舞蹈。它的表演独具风,丰富多样,传统节目中有八个金童手执云灯,组成各种图案,突然,飞来七位骑着仙鹤、凤凰、麒麟、独角龙、老虎、狮子、金钱豹等奇禽异兽的仙女们,翩翩起舞,顿时,天上人间,花团锦簇,灯火相映,歌舞升平。它是临猗县太范村独有的民间舞蹈,以7盏灯巧妙地构成各种象形图案来表情达意。它的种类丰富,如八仙七巧灯、景县的七巧灯、栾城七巧灯、新沂七巧灯等。
它的起源有两种传说:其一说是由天上的巧娘——织女点化而来,与当地农历七月七日的乞巧节有关;其二说是由民间巧拼木板的游戏演变而来。据说清同治年间太范村贡生何桂芳到外地探望亲友,带回一种用7块硬纸片拼凑人形、动物、房舍、家具及果品的智力游戏,他能摆出300多种图案。民国元年(1912)元宵节时,他仿照纸片的形状扩大其面积,制做了7盏彩灯,着7人各执一盏,在他的指挥下摆出各种图案,称为七巧灯,后来其子何毓芝改进灯的结构,还根据所摆物件形态编写了唱词,并改由7个姑娘表演。她们头梳长辫,鬓插红花,轻妆淡抹,上穿红绸大襟袄,下着红彩裤,腰系黑围裙。先在表演区中央用灯拼一正方形,继而在打击乐伴奏下,迈着轻盈的碎步,变换队形,然后至表演区中心摆象形图案,摆好后锣鼓停止,表演者用地方秧歌调唱出所摆物件的含意。这样摆一个图案唱一段歌词,依次循环。它的图形有“茅庵”、“令箭”、“莲花台”、“草船”、“扫花人”、“鸳鸯”、“乌纱帽”、“酒杯”、“寿桃”、“魁文阁”、“红缨帽”、“笔架”“银抢头”、“雄鹰”等2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