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埙是源于远古时代的陶制乐器,它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乃至世界史前文化艺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埙的文化内涵,还是它的文化外延;无论是陶埙的构造、发音原理、还是它的制作工艺过程,都例证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智慧的民族之一。 《说文解字》:壎,乐器也,烧土为之,锐上平底,形似秤砣。《前汉、律历志》:八音土曰壎《拾遺記》上說:“庖犧氏易土為塤。” 《爾雅》注:“塤,燒土為之,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秤錘,六孔,小者如雞子。” 《三禮圖》:“大如鵝卵,謂之雅塤,小者如雞子,謂之頌塤。” 《舊唐書?音樂志》說:“塤,立秋之音,萬物曛黃也,埏土為之……。” 《詩經》雲:“伯氏吹塤,仲氏吹篪(音“遲”) 。又雲:“天之誘民,如塤如篪。” 《樂書》說:“塤之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數也。中虛上銳,火之形也。塤以水火相和而後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後成聲。故大者聲合黃鐘大呂,小者聲合太簇夾鐘,要皆中聲之和而已。” 埙是乐器中最无法言喻的东西。尤其是它独特的音色,古雅深沉、醇厚低迴,那清虚淡远的隆隆声中,承载着太初先民的呼唤;那凄楚的呜咽与无奈的叹息声内,透出一股质朴、苍劲的顽强与刚毅,其间还挟有立秋萧瑟的西风。埙声古远、高绝,令人冷静,冷静到仿佛能感觉出自己灵魂的震颤;埙声神秘、飘渺,令人深思,深思得好像忆起了前世或将要窥见来生。 埙的制作是从一把土开始的,土与水相和成泥,再把泥摔、揉、捏、塑,成中虚上锐之形,按律吕之数开孔、定音,然后晾晒数日,最后经窑火烧制方能成器。烧窑时,前火慢,中火稳,后火烈。关于烧窑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里不做赘述)从器形上来看,埙最直观的特点是,一个有着许多孔的小陶罐儿。孔的数目有一孔、二孔………十四孔。本人以为,十孔为佳。多孔为前,前孔数目,有左三、右四之分,左右和为七(此乃三才四相七为天罡之数),后面两孔(可指日月或阴阳),前后孔数之和为九,加顶端一孔刚好满十。吹埙时,需用双手将埙捧至唇边,九指开闭,聚丹田浩然之气,或轻、或重、或急、或徐、仰俯皆可成声,自在超然,变幻莫测,且神圣、庄严。壎的名字使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个字:熏陶、熏染的熏;勳:能成王功也;曛:日落时的余光。其间的联系,明确提示着我们,陶壎具有更加宏阔的文化外延。陶埙的起源迄今尚无考。许多地方都出土过不同时期的陶埙,可以说,陶埙文化现象中贮存着中华文化的密码。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陶埙,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已七千年之久。但这绝非源头。据推测,陶埙的出现更在农耕时代以前。商朝以前的祭祀活动中,埙是唯一表现旋律的乐器。商朝以后,礼乐制度形成,埙便一直在宫廷乐队中独占“八音”之土,被历代高士、隐者所钟爱。清代宫廷里还有埙在使用,光绪十四年河北人吴浔源著有《棠胡埙谱》。清以后,埙百年沉寂,鲜为人知,几近失传。民国十年仁和沈寄人编著的《中国音乐指南》中说:土 壎也 壎亦乐器……此器亦失传”。保定是一座闻名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子位吹歌、南高乐古乐、易水十番音乐会等,充分显示着保定音乐文化底蕴的深厚。几十万年前,保定一带降水充沛,河湖遍布,平原、丘陵及山区蕴藏着丰厚的陶泥。种种得天独厚的地理及人文资源为陶埙的发展与沿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考证,涞水、易县、徐水、满城、顺平、唐县等地应该是我国北方远古人类的一个源头。近年来保定市境内,大规模发现远古时期人类聚居遗址:北边桥“涞水智人”距今2.8万年;徐水南庄头遗址距今1.2万年。其中种子、陶片和灰坑的出土,明白告诉人们:这里的先民早在一万多年以前,便会烧陶制器,这证明了制陶——这种泥土与火的艺术,其历史脉络的久远。而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便用原始乐舞来庆祝胜利和收获了,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在保定这方土地上,那时候很可能就有了陶土和音乐的结合物——埙。一九三四年四月编制的保定市《清苑县志》中 ,有关于埙的记载。本志序曰:除新生事物外,皆抄录隋代《清苑县志》内容,2010年9月,保定市清真寺街拆建出土宋、元时期五孔埙,可见埙在此地流传之久。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下,诞生了保定市陶埙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会长于连军,自幼酷爱文艺,十六岁拜师接受声乐训练,游学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河北师大。2000年告别独唱舞台,醉心于陶埙的演奏与制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04年成功烧制出十孔埙。2005年创设保定市陶埙馆。2009年成功研制出阴阳和合埙。保定电台、电视台、保定日报、保定晚报、广播电视报、燕赵都市报、《当代人》杂志等多家媒体均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曾多次应邀到各高校举办“陶埙文化讲座”。埙馆旨在抢救文化遗产,对埙的制作、演奏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研究和教学推广,以使这一古老乐器在保定重放异彩。如今,承习会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吸引了北京、上海、四川、湖北、江苏、青海、河南、新疆乃至英国、日本的埙文化爱好者来此学埙。 2000年,三十三岁的于连军已非昔日顽童,此时的他不仅具有着扎实的音乐功底,而且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当发现手里这只埙音调不准时,连军果断的走出家门,寻埙,石家庄北京天南地北的一路找来,虽然收获一些埙的信息,却仍然没有找到音准的埙,于连军被逼上了制埙之路。2001至2003年,连军埋头在满城许村,雄县孤庄头等地,悉心学习制陶。2003年夏天,在自己老家院内,盘窑点火成功。2004年5月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宝贝埙走上街头,开始了宣传光扬之路。2005年元月,在大慈阁下创设埙馆,集埙的制作,演奏,教学于一体,并深刻研究,挖掘,搜集整理埙的文化内涵以及相关资料。

上一篇:【传统技艺】漆器髹饰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阳江市)传承人:傅以周

下一篇:【传统技艺】阳江小刀制作技艺(阳江市)传承人:李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