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统戏剧】醒感戏(国家级)3
2017-04-01 13:55
醒感戏,又名省感戏。诞生浙江永康县,流行东阳、义乌、磐安、武义、金华、缙云等地。先是在民歌、小调和习俗仪式基础上,受傩戏、目连戏、南戏的影响而产生的仪式剧,后脱离仪式,吸收侯阳高腔、松阳高腔而发展成为曲牌体高腔剧种。其特点是戏曲与仪式结合、演员与道士兼职、剧本与科书呼应,是戏曲、民俗相结合的产物,这在全国所有高腔剧种中是独具一格的。
醒感戏演当地故事,百姓看了亲切;音乐除高腔外还采用民歌,观众听了会唱;念白采用方言,通俗易懂;穿插翻九楼等杂技,村民看了过瘾;庙台演出,全村往观。与其它高腔、昆曲、乱弹、徽班斗台时,大多取胜,可见艺术水准不寻常,显示民间戏曲的草根优势。
醒感戏剧目古老,如《长城记》是宋元南戏《孟姜女》的传本;《白虎》是汉代百戏《东海黄公》的遗存;唱腔丰富,其中民歌小调与道士腔,为研究中国戏曲源于祭祀仪式提供例证。外台表演与内坛仪式交错进行,引起戏曲文化学与民俗学研究者的关注。鉴此,《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戏曲志》的戏曲卷等大型辞书均立条收入;流沙、周妙中、曲六乙、周育德等名家著作均有评述。
目前,因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扶植,醒感戏已逐步改变濒危状况,走出困境,业余班社崛起,特别是与当地文化旅游节、集市、庙会及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演出,更受领导看好与观众欢迎,传统剧目《毛头花姐》及“翻九楼”等盛演不衰,预示醒感戏将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