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通城打锣腔(武汉市)
2018-04-18 16:11
通城打锣腔是源于天沔花鼓戏的汉族戏曲剧种。清同治年间由天沔灾民王耍儿传入,与本地戏曲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打锣腔。用当地方言演唱,声腔有“圻水”、“倒扳浆”、“打锣”、“四平”四大主调,主要以“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作为主要特色,清光绪年间,县内有黎皇恩(麦市人)、汪月丹(塘湖人)、黎金才(麦市人)、朝脚(黄袍人)等常常在县内演出。
通城打锣腔是源于天沔花鼓戏的汉族戏曲剧种。清同治年间由天沔灾民王耍儿传入,与本地戏曲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打锣腔。用当地方言演唱,声腔有“圻水”、“倒扳浆”、“打锣”、“四平”四大主调,主要以“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作为主要特色,清光绪年间,县内有黎皇恩(麦市人)、汪月丹(塘湖人)、黎金才(麦市人)、朝脚(黄袍人)等常常在县内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