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劳动人民制作丝绵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到了唐代,浙江丝绵被列为贡赋;从宋代起,浙江上调的丝绵占全国上调的三分之二以上。据《咸淳贡赋志》记载:“钱塘、仁和、余杭、临安、富阳……九县岁解绵……今余杭所出为佳”。清时,余杭丝绵更是享誉海外, 康熙年间曾远销日本。民国期间,在杭州召开的首届 西湖博览会上,余杭清水丝绵荣获特等奖。

缂丝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我国汉魏之间就有了。它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又称刻丝,是一种古老的平纹纺织品。它“以梭代笔”,用染色蚕丝线,依据原图图版样式织造,由于制作全凭手工操作,一件缂丝产品,少则数月,多则几年才能完成。因此,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上一篇:【传统技艺】 陶器烧制技艺(丹江口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蟠龙菜制作技艺(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