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传说在广水市民间广为流传,最集中的地方为广水市蔡河和郝店等乡镇一带,传说的内容涵盖了杨涟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其中大部分都是讲述杨涟的功绩。有的故事早已流传全国,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卷九中有《杨大洪》篇以及京剧《二进宫》,便都是对杨涟传说故事的演绎。
杨涟传说起源最迟也在明末清初,有300多年的历史。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杨涟因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家乡的民众为了怀念他,把他生前体查民情、为民办事的功绩以神话方式口头相传延续下来。杨涟传说题材丰富,主要有人物传说、地名传说和景物传说,目前收集到的杨涟传说共有28篇。其传说以杨涟的一生为脉络加以神话,体现了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控诉,能真实体现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意愿。
杨涟作为一名传奇式落的历史人物,他的磊落和气节,已被史学界广为认同。广水市民间有句名谚“过路不打魏忠贤,生意买卖不赚钱”,说明家乡的乡亲,对杨涟的爱戴和对奸臣宦官魏忠贤的痛恨。杨涟的塑像现伫立在广水市三潭风景区杨公岭上,并留下多位书法家的墨迹。
杨涟传说反映他为官清正廉洁,体查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深受当地群众的拥戴,有着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杨涟传说在3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不断的提炼和加工,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其传说内容又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杨涟传说由劳动人民编创而来,包含了他们的个人情感,因此又具有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现今能讲述杨涟传说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对杨涟其人、其事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因此杨涟传说亟待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