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c5b85b0f717cc17e.jpg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历史悠久。周时已桑蚕家养,民户剿丝。到了唐代,丝绸生产已很普遍,开元年间,丝绵被列为贡赋。相传南宋建都临安(杭州)时,特谕将余杭丝绵列入贡品。元明亦然,据《杭州府志》载:“杭州(余杭郡)岁贡绵”。清康熙年间,余杭清水丝绵远销日本。民国时余杭“老恒昌”清水丝绵享誉国内外。1929年,余杭苏晋卿制作的优质清水丝绵曾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

       余杭清水丝绵以水净漂清而得名。古代已有人总结出了“清、纯、淡”的制绵用水标准。《嘉庆余杭县志》记载,余杭狮子池“以其水缫丝(含制绵)最白,且质重云”。余杭位于苕溪两岸,天目万山之水倾斜于苕溪,日夜流动,温而不寒。这种含杂质较少的淡水,对制绵很有利。

       丝绵制作从需经6道工序:即选茧、煮茧、苕溪漂洗、剥茧做“小兜”、扯绵撑“大兜”、晒干。制绵过程是一个去除蚕丝外层丝胶的过程,丝胶除去愈净,丝绵质量愈好。余杭妇女在世代相传的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精巧细腻的工艺。余杭清水丝绵产品洁白如凝脂,轻柔如浮云,边道薄而匀称,无绵块、无杂质,手感柔滑,韧性强,拉力强,放置长久不泛黄,久负盛名。

       清水丝绵生产技艺主要是通过母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丝绵。随着经济的发展,丝绵生产日渐稀少,被现代免翻技术所取代。清水丝绵只有小范围内生产,供自家使用。其传统技艺难以为继。


t01e4b714f96c362a2e.jpg



t0180bb310e5da28812.png



t017cc76a402abf12f7.jpg



t01ae860ce8a3d2f89e.png

上一篇:【浙江·传统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国家级)

下一篇:【湖南·传统技艺】蓝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