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渔篮花鼓(无锡市)
2018-04-17 10:29
《渔篮花鼓》发源于锡北镇张泾华李巷,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民间调采茶灯的基础上,吸收了安徽凤阳花鼓和地方戏曲的演唱风格,逐年演变发展而成,是植根于江南水乡的一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渔篮花鼓》由三个演员演出,一个装扮成渔婆,手执手帕和渔篮灯,篮中放模型鲤鱼,跃跃欲跳,以示鲤鱼跳龙门——吉祥如意;一个装扮成姑娘,手执花鼓灯与鼓槌,棰鼓以示欢庆;另一个则装扮成小丑,手拿折扇或长烟杆从中挑逗打趣,配合对唱。曲调以吴地民间小调为主,演唱的大多为民歌,内容反映人民的生活、劳动和爱情,美好的愿望和追求,表达鱼米之乡好年景的欢乐情景,激励人们为幸福生活而奋斗。演出时三人边舞边唱、花灯烛火似流星,风格清新朴实,舞姿优美明快,表演诙谐幽默,加上充满水乡风味的曲调和音乐,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1957年该歌舞曾获江苏省民族民间舞蹈会演一等奖。1984年又获江苏省民族民间舞蹈会演优秀演出奖,并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