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刘氏骨伤疗法(无锡市)
2018-04-16 15:06
“刘氏骨伤”历经百余年岁月磨砺和数代人薪火相承,以其深粹功力和神奇疗效,享誉无锡及周边地区,日久弥新而声誉益隆。
“刘氏骨伤疗法”,由无锡玉祁刘庄人刘济川先生创立,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石氏骨伤疗法”、上海市黄浦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氏骨伤疗法”均肇源于苏州“张祥丰号”蜜饯行。
1897年,“刘氏骨伤”疗法创始人刘济川到苏州“张祥丰”蜜饯行当学徒。期间,他拜从“楚氏骨伤”领袖楚秀峰为师习武行医,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的骨伤诊疗技术。1915年前后,刘济川在苏州独立行医。1922年,在无锡“高济春”药号内挂牌悬壶。当时,时任无锡县长的孙祖基坠马伤腰,卧床不起。刘济川以“三指按摩法”为其按摩,不到十天就治好其伤。自此刘济川声名大振,奠定了在无锡医界的地位。1943年,时年60岁的刘济川将“高济春”药号内的诊所传于其次子刘秉夫(“刘氏骨伤疗法”第二代传人)。1954年,刘秉夫率学生加盟无锡市中医医院前身——“无锡市第一联合中医医院”,并任伤科主任。从此,从苏州蜜饯行走出来的“刘氏骨伤”,在多年的曲折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壮大。
“刘氏骨伤疗法”,以深粹功力为根本,以熟练手法为主要,以内服外敷为助治。其疗法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特色内服系列药物。如“活血消肿方”、“理伤片(丸、汤)”、“复元散”、“舒筋片(丸)”、“正骨汤(丹、片)”等;二是特色外治药物。如敷药“消肿膏”、熏洗药“和伤散”;三是整复手法。如手法外治筋骨之伤、三指按摩法;四是特色固定器材。如“纸质支架夹板”外固定。这四大特色为“刘氏骨伤疗法”之精髓,在不同症型的骨伤疾病诊疗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如治疗软组织伤痛,以按摩手法为主,起到舒筋活络之作用;治疗关节脱位,以分清脱位方向为前提,用手法按摩使周围组织松弛,再对正复位;治疗骨折,以手法整复及用纸质夹板固定为主,兼以内服中药,以达到去瘀生新,壮筋续骨的目的。
自刘济川先生创立“刘氏骨伤疗法”至今,历经四代传承,名医辈出,绵延相继。第三代传人邹文浩为无锡市名中医;第四代传人蔡建平为无锡市名医,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中医骨伤专业首席医师;第四代传人王建伟为无锡市名医,江苏省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砥砺奋进,精研不辍,不断丰富和完善“刘氏骨伤疗法”体系,使其穿越了岁月的阻隔,焕发出新的生机。刘秉夫及其子刘光人(第三代传人)、学生周时良、邹文浩等人不断创新,形成了“外展位推顶整复”、“一指禅推滚法”等新手法;改良了“消肿膏”、“和伤散”等外敷、内服制剂;创造了“新型刘氏小夹板”——“纸质铅丝小夹板”,其硬度、塑性、透气性较前均实现了大幅度改善。近年来,“跟骨骨折调解式整复固定支架”、“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医用可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等5种器具和1项制剂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总结出版《伤科指要》、《贴敷疗法》、《腰腿痛防治和食疗100法》、《临床中医骨科学》等多篇专著。其中,《伤科指要》是刘秉夫先生系统总结“刘氏骨伤”临床实践经验的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