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区安镇街道查桥卫生院特色门诊中医李慧刚,不惜投入,潜心研究祖传“李氏薄贴”秘方,临床治疗肿瘤35年,形成了传承、科研、开发、应用的良性循环。

他的《李氏薄贴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科研课题,于1991年获专家鉴定并通过,1992年获无锡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篇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获奖。他系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无锡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锡山市第九届政协委员。2010年初,“李氏薄贴”被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李氏薄贴”是经陈治良、陈秀琴、陈鼎祺、李慧刚等四代医者一百多年的共同努力,参照唐代《千金翼方》中的有关处方,遵循祖国医学辨症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选用上等中药莪术、参三七、山慈菇、大黄、大戟等数十味主要药物,在祖传秘方“消肿止痛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发展起来的,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产品具有独特优势,属外治类产品和非创伤性治疗药物。

李慧刚20世纪70年代曾在家乡查桥谈村卫生室当乡村医生,1976年当了老中医陈秀琴(母亲)的助手。其母亲临精为,言传身教,将祖传秘方“消肿止痛膏”传授给儿子李慧刚,李慧刚在刻苦钻研祖传秘方的同时,跟着母亲临床实践,又于1983年—1984年赴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肿瘤科进修,1985年1月在查桥卫生院肿瘤科,此后,又带教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肖寒主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任主任),开设中西结合治疗肿瘤特色门诊。他在从事中西医临床治疗肿瘤研究中,有关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在无锡市、江苏省、上海市众多著名专家的大力指导下,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1991年,李慧刚撰写的《辨症施治在外治法治疗肿瘤中的应用》论文,应邀在《中医外治杂志》上发表,1990年撰写的《外治法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在《中国杂志》上发表,李慧刚《外贴法治疗肝癌四例报告》的论文被收录在《中华肿瘤治疗大成》之中。

随着药源性疾病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医外治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前中西医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李氏薄贴”是经过秉承祖传秘方“消肿止痛膏”和数代医家共同临床探索,不断注入新思路、新药物、新工艺,着力提升临床实用性基础上开展恶性肿瘤外治研究而获得的成果。一是赋形剂提高相容性;二是油性赋形剂黑药肉具有较大的载药量及稳定性;三是使药物与渗透剂相融后产生突释或缓作用;四是提高药物稳定性,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五是有利于药物经皮肤向组织深部渗透;六是药膏能够与皮肤角质层紧密接触,加快临床疗效的显现。

在长期临床治疗观察中有部分重度疼痛患者,在用药后10—50小时内能得到部分或大部分缓解症状。另有部分晚期肝癌伴有大量腹水、晚期肝硬化大量腹水的病人在用药后50—100小时内尿量增多、测量腹围明显减小,也有少数恶性肿瘤病人经中药外敷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后稳定30—40年未出现复发。也有肝癌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后5—20年出现局部复发,经复治仍能长期生存。有妇科肿瘤术后复发经外敷治疗2—3月转移病灶消失并良好存活。

由于李慧刚医师长期坚持使用“李氏薄贴”治疗肿瘤的研究,已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积累,常被邀请参加省及上海等地肿瘤治疗会诊或出诊,并在国际、国内学术大会和专业性医学刊物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多次获省、市、县级优秀论文奖。至今已诊治肿瘤患者5万多人次,其中外宾和港、澳、台地区患者200多人次。使许多患者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最能证明“李氏薄贴”具有神奇疗效的病例是:1994年4月8日,上海机械学院一位退休的党组书记朱荣珊,到李慧刚的肿瘤科复诊,他于1989年7月上海中山医院和上海医院确诊患肝脏巨型癌肿,B超显示肿瘤直径为9厘米,生化和细胞学检验为恶性,因癌肿块过大不宜作手术治疗,抱着一丝希望,朱先生经人介绍求治于李医师,李慧刚为他中药外敷治疗3个月后,B超复检显示肿块明显缩小。连续治疗至1993年10月,多次复查,肝区癌肿基本消失,生化检验甲胎蛋白恢复正常,病人精神、体重、食欲恢复病前水平。朱荣珊患癌症后,参加了上海的癌症之友俱乐部,同组10人,9人均已发病去世。唯有他一人求医得法被称为“奇迹”。

上海伟力五金厂退休女工林慕贞,1989年6月6日右颈部出现增长速度极快的肿块,日益消瘦。10月入住上海瑞金医院,确诊为甲状腺癌变,由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不宜作手术治疗。12月到李慧刚肿癌科求医,当时右颈部肿瘤有8.5×6.5公分大小。李慧刚精心施治一年半,B超检查肿块消失,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病人生存情况良好。

有太多的病例可以举证。当然,“李氏薄贴”尽管疗效显著,终究还没有达到包治包愈的境界,其实,这也是和目前国内外治疗癌症所能达到的高度相适应的。李慧刚给癌症患者们带来的福音是鼓舞人心的,使许多病人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也有部分患者临床治愈。“李氏薄贴”的名声逐渐四播,引来了医疗界、科技界、新闻界的注目。

多年来,该项目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新内涵。与此同时,对年轻医师钱丹红等徒弟进行“传、帮、带”,形成合力,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上一篇:【传统舞蹈】闹花灯(清远市)

下一篇:【传统医药】马氏膏药(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