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无锡精微绣(无锡市)
2018-04-16 10:59
精微绣是江苏省无锡市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无锡地处江南水乡、盛产丝绸,无锡的刺绣简称”锡绣”,发展相传有2000多年历史,特别在明清时期,锡绣盛兴,家家有绣棚,是曾经广泛流传的中国民间工艺和家庭副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针法,积累了不少优秀的传统技法。曾在第一次南洋劝业会上获得金牌。解放以来,特别是1981年以来,对“锡绣”进行研究,并在继承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创新,创造了《精微绣》。精微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构思巧妙、绣技精湛。今锡绣已经和绘画一样,是代表一种历史传承的技艺,保护它就是保存一种人类历史的印记。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精微绣是根据唐代苏鹗著《杜阳杂编》卷中文字记载的启发,经过反复研究、探索、试制发展而来的。精微绣已作为无锡刺绣的特色,闻名海内外。
精微绣顾名思义是精致微小的双面刺绣,精微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构思巧妙,锈技精湛。作品往往在很小的画面中,精心构画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案,经由刺绣艺人用双面绣技法精工绣制,无论细若蝇毫的文字,还是寸人豆马,都显得形神兼备、意趣无穷,令人爱不释手。人物服饰上所绣花纹和字体,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精微绣问世后,得到国内外艺术界、收藏家人士的赞赏,并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多次获奖,被誉为我国刺绣艺苑的一株奇葩。
精微绣主要采用双面绣技法,但与一般双面绣相比,其用针、用线、用料、用色更为讲究,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刺绣细部时甚至要将一根丝线细分到七十至八十分之一。一幅作品从绘画设计开始,要先将画白描在纸上,再描到绢面上,然后配针法、配色。
“以狗要用施毛绣,刻画出狗毛茸茸的感觉;骆驼则用乱针绣,不能太乱,刻画出骆驼皮毛的感觉;人物的衣服则用套针绣,才能有丝绸的质感。像人的眉毛,常常只能是凭感觉才能描绘。”
正因为难度如此之大,要掌握这种技艺,不仅靠的是几十年的苦练,还需要悟性与天分。观众看到的是一幅幅精美典雅的刺绣作品,其传承的技艺却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积淀,浓缩在传承人的一身绝技中。
精微绣的绣稿选择上要充分体现精、微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针法,体现精微绣的艺术特色。色彩处理是精微绣的重要环节。灵活运用不同粗细的丝线绣制作品,是创作中的关键。
一幅《丝绸之路》的精微绣作品。这是一幅38厘米长、18厘米宽的作品,就在这幅小小的绢面上绣了21匹骆驼、24个人物、3条狗、5头驴、4匹马,要用上几百种颜色。
双面精微绣《金鸣池争标图》,画面只有手帕大小,初看,画面中有各种不同的建筑物,许多赛龙船、跳舞的欢乐场面,细细地看,还有四百多个姿态各异的人物,非常生动。
《百寿图》这幅作品,虽然画面并不复杂,但在寿星的衣服上绣有一百多个不同的寿字图案,同样给人以精致的感觉。通过刺绣的精细加工,作品就更加引人入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