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玉祁水芹菜栽培技艺(无锡市)
2018-04-15 15:33
始种于明代,盛名于清代,与玉爪蟹、乌背鲫鱼并称为玉祁的“三珍”或“三绝”。相传乾隆皇帝两下江南,都钦点玉祁银丝水芹菜,品尝后脱口而吟:“玉者白也,白者盛也,银丝水芹玉祁产也”。玉祁水芹也因此而声名远扬。历史鼎盛时期,以蓉东村为主,种植面积达500多亩,一度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蓉湖吴氏始祖吴璧从常熟迁至芙蓉湖畔(后称吴家港即今之蓉湖村)定居,将水芹品种及栽培技术带至本地,并于四乡逐步推广种植。
清康熙年间,吴氏十一世孙吴民表(1667-1730)迁居黄泥泾(今蓉东)后,对水芹的栽培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加上本地的水质特别好和灰芦底土壤更适合水芹生长,这里的水芹茎色纯白如银,且白头特长,清香鲜嫩爽口,营养丰富,故称之为银丝水芹。
清乾隆年间,玉祁已成为商贾云集的江南水乡重镇,这里的银丝水芹与乌背鲫鱼、玉爪蟹并称为“玉祁三珍”而闻名于世,且引得苏浙沪客商竞相争购。
七百余年来,水芹种植普及四乡八邻,而质色味诸方面却更优胜于常熟祖地。玉祁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多雨;河塘稠密,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水质条件好;地势低平,土质肥沃松软,优良的种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成为“玉祁水芹”产业发展的特有优势条件。
玉祁水芹中下部茎杆洁白如银,一段白头长达15-20厘米,这就是区别于其他品种而被称为“银丝水芹”的奥妙所在。玉祁芹菜有独特的栽培方法,它原从“小黄叶”芹菜中选取育有梗粗、白嫩、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年年选留,保持特性。在9月上旬栽种,选择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水源充足的灰芦底土田块,深耕33厘米以上,待10月下旬,水芹长到尺余高,再第二次翻栽,又称“莳芹软化”技术,深栽15厘米以上,仅留叶子在水面,俗称“翻白头”。
玉祁水芹含有多种氨基酸、挥发油、水芹素和抑杀结核杆菌的成分,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具肉色纯白,纤维质少,清香浓郁,吃口鲜嫩的特点。近代《上海菜谱》曾对玉祁水芹作过专门介绍,并被载入《江苏蔬菜品种》,成为沪宁一带蔬菜中的名特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