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市古长干里地区,这里是2500年前范蠡筑越城,开启南京建城史的地方。唐代诗人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诗句,这里最早的长干寺有江南第一寺之称。外敌入侵时,南京城最坚固防线是雨花台和秦淮河,古长干地区自六朝到1937年日本侵华,历经战争无数,这里的佛教寺庙也屡毁屡建。明成祖朱棣斥巨资修建的大报恩寺,是在烧毁的天禧寺原址重建的。 
  万历年间,文学家汤显祖曾在南京游学和做官十年,对大报恩寺再熟悉不过,他认为:大报恩寺“非报佛王恩,自显天人业”,朱棣大兴土木,报恩是其次,显示自己的功业才是关键。

 永乐六年(1408)长干里天禧寺失火,据说大批百姓赶来救火时,明成祖朱棣却派军队阻止,直至寺院化为灰烬。永乐十年(1412),朱棣下令重建,要求新寺“弘拓故址”“度越前代”,恩赐“准宫阙规制”,也就是按照建造皇宫的标准修建,这就是后来的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顾名思义,建寺是为报恩。朱棣自己撰写的碑文中说,修建此寺是为报太祖皇帝和生母马皇后的“罔极大恩”。但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从晚明起一直有争议。 
  

上一篇:【民间文学】栖霞寺石匠成佛的传说 (南京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江南贡院的故事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