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等各种节日活动上,六合竹镇地区的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年俗就是女子高跷舞龙和手狮舞了。尤其是前者,曾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得过金奖,看点便是“新、奇、特”。

据六合区竹镇镇文化站介绍,高跷集歌舞、体育、杂技于一体,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而提起女子高跷舞龙,跟竹镇“民族镇”的身份是分不开的。竹镇是有名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踩高跷便是当地群众的一项传统民间健身项目。早些年,竹镇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高达一米左右的高跷上健步如飞。

女子高跷舞龙是高跷艺苑中的一朵艳丽奇葩,表演所采用的高跷分为40厘米、80厘米和120厘米三种规格,站在高跷上,更能突显女子的亭亭玉立和风姿绰约。表演时,“滚龙”、“腾龙”、“戏珠”、“游龙”、“双龙绕柱”等形式不断变换,眼花缭乱之中,让观众真正领略到了“龙飞凤舞”的精彩。

早在抗战时期,竹镇就已经出现高跷舞龙的文化活动,一直流传至今。2000年,在政府支持下,竹镇成立了“六合区竹镇民族女子高跷艺术团”,2012年,被列入第二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从此竹镇的高跷表演变得更为正式与规范,同时也开始走出南京,走向全国甚至国外的舞台。

除了女子高跷舞龙外,竹镇人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手舞狮。表演时,12只手工制作的狮子憨态可掬,伴着锣鼓的节奏,在老艺人的手中翻转跳跃,栩栩如生。据说,最初时,这些狮子是用手工剪纸糊制而成,表演时还会喷射火花在狮子身上,而舞狮的艺人要动作特别灵敏以避开火花,才能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舞狮者。

据竹镇老艺人们介绍,这项古老的表演活动源于清朝时期,按祖辈说法,距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候,竹镇作为有名的老区,手狮舞和高跷都被抗日文艺宣传队用于发动群众,广受老百姓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上一篇:【民俗】幕府登高习俗 (南京市)

下一篇:【曲艺】南京白局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