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京剧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京剧院

  【保护单位】:湖北省京剧院

  【项目简介】:

  京剧属皮黄剧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湖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皮黄”的发源地,进而首创“皮黄合奏”的汉剧(汉戏),清代称为“汉调”、“楚调”、“楚曲”。其后汉调艺人将汉剧的音乐、表演、剧目等带进徽班,形成了“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演出格局。在长期演出实践中,以西皮、二黄为特色的汉调与以吹腔、拨子为特色的徽调及昆曲、秦腔(梆子腔)、北方曲艺、民间音乐曲调等相融合,最终演变为京剧。京剧形成早期,湖北艺人米应先、余三胜、谭鑫培等都为这一剧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世纪末,京剧南下,风行武汉,此后这里一直是京剧演出的重镇之一。1950年,中南京剧工作团成立,后更名为“武汉市京剧团”。

湖北小曲是湖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由"汉滩小曲"和"天沔小曲"组成。汉滩小曲又称"汉口滩小曲"、"外江小曲",主要流行于湖北境内的汉口、沙市、宜昌等大中城市,以坐唱折子戏为主。天沔小曲也叫"内河小曲",主要流行于汉水沿岸湖北境内的天门、潜江、沔阳、汉阳、汉川等县镇及农村,以敲碟子演唱传统民间小调著称。

上一篇:【 传统戏剧】阳腔目连戏 (南京市)

下一篇:【民俗】嘉峪关楹联习俗(嘉峪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