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腔目连戏是高淳地区独特的古老剧种。据考起源于元代,发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高淳阳腔目连戏流传至今已有700年之久,堪称“百戏之祖”,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全国各类古剧种占有一席之地。2007年,高淳阳腔目连已列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淳戏曲艺术,起源于宋朝。开始只有南曲,即以南方语言用韵,音乐为五声音阶,用萧笛伴奏,声调柔和和婉转。后来,随着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乱,又带来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对应,声调奠劲朴实,音乐为七声音阶。元朝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鼎盛期,著名的《窦娥冤》、《西厢记》就产生在那时。高淳一带的戏曲,则相应地由南曲、北曲,演变为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溶于一炉的元杂剧。这是一 种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朝时,废除了科举制,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人分为四等,高淳属身份最底的“南人”。这样一来,一些书香门第特别是南渡避乱的达官显贵的后代,失去了求取功名的机会。于是,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吹拉弹唱、和歌奏乐方面,成为半职业艺人和戏剧爱好者:一些有文化的僧、道,也加入这一行列,进而使高淳的古代戏曲,一度出现高潮。那时,每到农闲或节日,特别是在丰年,搭太唱戏已逐步成为民间习俗。 

高淳阳腔目连戏流传至今已有700年之久,堪称“百戏之祖”,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2007年,高淳阳腔目连已列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新城酿醋工艺(嘉峪关市)

下一篇:【曲艺】京剧(湖北省武汉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