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鹤峰柳子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18-04-13 14:16
鹤峰柳子戏,又称“阳戏”、“杨花柳”。流传历史悠久,初始形成于宋元,盛于明清,是恩施州五大地方剧种之一,被誉为湖北戏曲艺术孤品。现今主要流传于鹤峰后劲、走马、五里、铁路一带。
鹤峰柳子戏的音乐体制属板腔体上下句结构,核心腔调是正宫调,主奏乐器是大筒胡琴。其唱腔主要为“铜关调”,上下句式结构,且已具(一流)、(二流)几种板式。“铜关调”一词来自于古容美土司的经济重镇铜关(即土司炼铜的地方),这是唱腔的来源地。其唱腔技艺在中国戏曲上可谓独树一帜,其演唱难度大,主腔有两种唱法:一种是本嗓唱,尾音不翻高;一种是真假嗓结合唱,尾音翻高八度。在鹤峰,这两种唱法相袭并用,但以后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