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舞蹈】龙吟车 (南京市)
2018-04-13 14:13
高淳县淳溪镇长乐村的龙吟车(林灵车、辚辚车),属民间集体舞蹈,起源于唐,以后一直在该村流传至今。
根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精通乐技,爱好戏嬉,每逢新春要带杨玉环(贵妃)踏青出游,乘着高大马车,并以鼓乐歌女相随。当时一代名妃为杨氏家族生光添彩,使后辈引以为荣。位于石臼湖畔的高淳杨家村杨氏,因和杨玉环同宗同脉,对杨玉环有着特殊感情。与杨家相邻的长乐村夏氏与杨氏素有亲缘。夏、杨两姓堪称当地的旺族,族中的贤人名士发动村民,开展一些光宗耀祖的活动。明洪武年间,在杨、夏两姓族长的倡导下,根据唐玄宗、杨贵妃的美谈而举办“龙吟车”壮游活动。后来形成惯例,杨家在龙年兴起抬龙,长乐夏姓出动龙吟车,当地邢姓大族则扎建花台,于农历二月初八、三月十六至十八相继开展表演活动。
龙吟车以车命名。车为高大木结构,独轮,车轮直径143厘米,车轮中轴为小轮盘,直径40厘米,外车轮能在推动旋转时带动内小车轮发出碰磨吱嗄声,车轮装置在车身下。车身高330厘米,车上配装龙形木雕,其长43厘米,龙形雕刻精美,昂首伸爪,曲身翘尾,神态生动。车身两侧立两护杆,长784厘米,全车总重量达500多公斤。上竖八面布质长旗(俗称“蜈蚣旗”),每面旗高达870厘米。整个表演队伍长约500米,参加表演人数达千人以上,沿村巡游。
龙吟车历史悠久,把唐代的民间传说与艺术表演结合在一起,造型独特,在江南地区比较少见。
1988年,在当地政府的抢救保护下,中断40年的龙吟车巡游再次兴起。近年来,村里成立了保护组织,组建了表演队伍,制订了相关保护计划。同时当地政府认真做好传承人的保护工作。
2007年,龙吟车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